從地理位置上看,西夏西北曾與乃蠻部為鄰,東北部與克烈部為鄰,並與兩個部族交好,在成吉思汗滅掉這兩個部族後,西夏北部直面蒙古。其東部是金國,南部與宋朝西北疆接壤,西南為吐蕃,西邊與畏兀兒等國接壤。

1205年,鐵木真率軍攻打西夏,這是他真正攻打的第一個成建制的國家。彼時的西夏,蒙古人跟隨金國呼其為「河西吐蕃」或「唐兀特」,因與宋締結盟約,已經久無戰爭,是以對蒙古人的突然入侵感到意外。因知曉無法與蒙古人抗衡,西夏國君下令各城堅守,以防禦為主。蒙古人雖然擅長野戰,但因無攻城作戰經驗和攻城器械,又無法久留,遂在西夏邊鎮掠奪了一些財物、牲畜等後返回。

成吉思汗於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後,面臨的是南面金、西夏、南宋等幾國鼎立的局面。雄心勃勃的成吉思汗開始考慮討伐金國,以報昔日之仇。恰好有四名來自金國的投誠之人透露金國皇帝肆行暴虐,成吉思汗遂與部下商議征討之事,但仍顧慮多多,未敢輕易出兵,而是將目標再度指向西夏,其目的之一就是毀掉金國和西夏間的聯盟,以掃除進攻金國的障礙。

金朝的創始者——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公有領域)
金朝的創始者——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公有領域)

西夏和金國走向衰落

西夏國是由居住在西北的羌族的一支——党項族建立的。1038年,元昊正式建國並稱帝,其都城為中興府(今天寧夏境內)。

在西夏乾順和仁孝父子統治時期,推崇漢文化,尤其是後者,以儒治國,並仿效宋朝制度,建立太學,重新修訂國家樂律,建孔廟祭祀孔子、推行科舉制等。此外,仁孝還崇信佛法,組織人力大規模翻譯佛經。在兩位雄才大略、推崇漢化、崇佛的西夏國君的統治下,西夏國力曾強盛一時,是以可以先後與遼、金、宋抗衡。

金國則是由定居在黑龍江流域的女真族完顏部的完顏阿骨打於1115年建立的,定都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南)。此後,金國開始強大,並在滅掉遼國後,向宋朝發起了進攻,俘虜了宋徽宗和欽宗等三千多皇室成員和大臣,致使北宋滅亡。在南宋偏安臨安之時,金朝則統治著中國北方的大部份領土。

金國同樣推崇漢文化和孔子,尤其是第三個皇帝金熙宗,自幼就受漢文化薰陶,登基後即推動漢制改革,並且重用漢人,推崇儒學,其官制建立以尚書省為中心的三省制,基本漢化。從金熙宗開始,金國開始尊孔子並建孔廟。金人到了後期更自稱為「漢人」。

不過,到了蒙古崛起時,金和西夏都開始走向衰落,而這大概也是歷史的必然。

再征西夏

1207年秋季,成吉思汗二征西夏,其目的之一也是為了積累更多的攻城經驗。此時,西夏朝廷內部出現權力之爭,而且夏襄宗李安全昏庸無能,沉迷於酒色,對於蒙古人的進攻並無太多的準備。

蒙古人首先進攻的是西夏重要的交通要塞斡羅孩城(今內蒙古烏拉特中後旗西境)。在攻城前,蒙古人採取攻心戰術,將路上俘獲的西夏牧羊人放回,讓其告訴城中之人,「如敢據城為守,城破之後必屠盡城中之人。」

不過,西夏人並未受影響,仍依靠城池堅守,而蒙古人還是因為缺乏攻城辦法,所以久攻不下,雙方相持了四十多天。

後來,成吉思汗採取火攻,才攻破了斡羅孩城。蒙古大軍進駐該城後,西夏襄宗調集右廂諸路軍反攻,金國也派兵支援,雙方相持達五個月之久,蒙古軍始終難以推進。次年春季,因為糧草匱乏,成吉思汗退兵。此次較量雙方皆損失不小。

三征西夏 金夏同盟中止

在修整一年多後,成吉思汗率軍於1209年秋第三次西征西夏。主要原因是金國國主正謀劃刺殺不肯跪接其即位詔書的成吉思汗,而成吉思汗亦想擺脫與金國的臣屬關係,擬發動對金國的戰爭,但此前要防備與金國有同盟關係的西夏助力金國。

此時,畏兀兒(高昌回鶻)已主動向成吉思汗臣服,這使得西夏的河西地區失去了蒙夏間的緩衝帶。之後,蒙古軍再次攻擊斡羅孩城。西夏將領兼襄宗的兒子李承禎戰敗,豐州(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謝睦勸守城副帥出降,斡羅孩城被蒙古人佔領。

拿下斡羅孩城後,成吉思汗乘勝進軍西夏都城中興府,並逼近其最終防線賀蘭山西的克夷門。西夏大將嵬名令公雖然進行了伏擊,但仍然敗給蒙古軍隊,最終,中興府被蒙古軍隊包圍。不過,成吉思汗並未急於攻城,而是想將西夏各地的軍事力量吸引過來,一一消滅。

然而,圍城一個多月,勤王的軍隊並沒有到來,西夏向金國求援,金國的衛紹王也坐視不救,夏襄宗求救無門。沒有等來西夏援兵的成吉思汗決定採用水攻攻城,因此築堤引黃河水以灌城,但城池還沒來得及淹,堤壩潰堤,沖垮了蒙古人的營盤。

為了避免曠日持久的相持,成吉思汗派使者勸夏襄宗投降,並提出優待條件,但襄宗不願投降,而是納女求和。在給予蒙古大量賠款以及接受「附蒙伐金」的條件後,雙方締結和約,達成收服西夏目的的成吉思汗退兵。

從此,西夏與大蒙古國和平相處了十年,這也使得成吉思汗可以騰出手來攻打金國,西定今新疆及貝加爾湖以西的各個小國和部落。而西夏接受蒙古「附蒙伐金」的條件後,不得不跟隨蒙古攻擊其原本的盟友金國,這大大地削弱了金國和西夏的國力,也使得後來西夏被滅時,更加孤立無援。

值得關注的是,通過與西夏的三次交戰,成吉思汗掌握了一種針對堅固的圍牆城市的新的戰爭模式,並不斷嘗試攻城戰法,如切斷敵手周邊的後勤補給,清除城池周邊的鄉村,將老百姓趕入城中消耗物資;用石頭和水填護城河,引水灌城等。

不僅如此,成吉思汗還發現,身在西夏的漢人工匠熟悉如何製造圍城器械,如彈射器、拋石機,這些器械可以從遠處使用大量的石頭來摧毀城牆。成吉思汗對此十分重視,他下令獎勵那些在戰爭中投誠的工匠,還從俘虜中挑選工匠,編入蒙古軍隊,成為蒙古工程部隊的成員。在此後的戰爭中,憑藉著經驗和教訓以及攻城武器,蒙古人繼續攻略城池,且一次比一次成功。◇(未完待續)

明代佚名《胡笳十八拍卷》。(大都會博物館)
明代佚名《胡笳十八拍卷》。(大都會博物館)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