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感染COVID-19病毒人數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出現消化系統疾病。近期,一項最新研究表明,COVID-19增加消化系統疾病長期風險,即使輕症患者患上消化系統疾病的風險也有明顯上升。

隨著感染COVID-19病毒人數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出現消化系統疾病。近期,一項最新研究表明,COVID-19增加消化系統疾病長期風險,即使輕症患者患上消化系統疾病的風險也有明顯上升。2024年1月10日,發表在《BMC Medicine》期刊上的一項大型人群回顧性研究表明,感染過COVID-19病毒的患者,患有消化系統疾病的風險更高。

研究人員納入了英國生物數據庫中的84萬多人,將他們分為感染過COVID-19組、同時期沒有染疫對照組,以及使用2017至2019年數據的疫情前對照組。

結果發現,與同時期沒有確診COVID-19的人相比,先前感染過COVID-19的患者,患有消化系統疾病的風險更高,包括胃腸功能障礙風險增加了38%,消化性潰瘍的風險增加了23%,胃食道逆流的風險增加了41%,膽囊疾病的風險增加了21%,嚴重肝病的風險增加了35%,非酒精性肝病風險增加了27%,胰腺疾病風險增加了36%。

此外,胃食道逆流疾病的風險隨著COVID-19病症的嚴重程度,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即使在染疫一年後,胃食道逆流和胃腸功能障礙風險仍然升高,分別增加了64%和35%。

研究人員還對感染一次和再次感染COVID-19者的消化系統疾病風險進行亞組分析,結果發現,與未感染的人群相比,再次感染組患胰腺疾病的風險增加440%,僅感染一次組的患者患胰腺疾病的風險增加44%。

該研究還發現,即使在沒有住院的輕症患者中,患胃腸道功能障礙、胃潰瘍、胃食道逆流、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也很明顯。

研究強調,輕症患者佔COVID-19病例的95%以上,即使他們面對的消化道疾病風險較重症患者小,但考慮到染疫人數巨大,消化道疾病發病率的輕微增加仍意味著病例增加很多,醫療系統應有所準備。

感染COVID-19病毒與消化系統疾病之間關聯的機制尚未完全清楚,但該研究提出幾種可能性,其中之一是病毒通過糞口傳播導致消化道感染,待重症期過後,通常就會引發腸易激綜合症(IBS),導致長期功能性腸胃疾病。

其次,COVID-19病毒刺突蛋白與消化道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2)受體之間相互作用,也可能與COVID-19患者的消化系統疾病進展有關。ACE2在病毒感染細胞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相比起肺臟的上皮組織,消化道上皮組織有更多的ACE2,從而令COVID-19病毒感染更加容易。ACE2也存在於膽道和胰腺中,這可能是感染COVID-19後,膽囊和胰腺容易出現疾病的原因之一。

近期另外一項根據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國家醫療保健資料庫中1,165萬人的研究也發現,因COVID-19住院的患者患胃腸道疾病的風險普遍增加,且較感染季節性流感住院的患者風險更高。該研究發表在2023年3月《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雜誌上。

該研究顯示,感染COVID-19一個月的人,患胃食道逆流的風險增加35%,消化性潰瘍的風險增加62%,急性胰腺炎的風險增加46%,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風險增加36%,急性胃炎的風險增加47%,腸易激綜合症的風險增加54%,膽管炎的風險增加102%。

在具體的胃腸症狀方面,便秘風險增加60%、腹痛風險增加44%、腹瀉風險增加58%、嘔吐風險增加52%,腹脹風險增加46%。

腸道微生態配方 能緩解COVID後遺症

為緩解COVID-19引發的消化系統疾病後遺症,一項新研究還研發了腸道微生態配方,通過改善腸道微生態失衡問題,來有效緩解COVID-19患者不同系統及器官的後遺症症狀。這項臨床研究刊登在2023年12月的《刺針:傳染病學》(THE LANCET: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上。

研究團隊發現,COVID-19後遺症患者的腸道微生物出現非常獨特的失衡狀態,這很可能是COVID-19後遺症的主要成因。

研究團隊將463名有COVID後遺症的參與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服用微生態配方(SIM01),另一組服用維他命C安慰劑作為對照,為期六個月。

微生態配方是一種微膠囊凍乾粉末,含有青春雙歧桿菌、兩歧雙歧桿菌和長雙歧桿菌三種益生菌以及促進益生菌生長的益生元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和抗性糊精。

研究結果表明,微生態配方組患者的COVID後遺症明顯改善,包括疲勞、記性差、注意力不集中、胃腸不適、全身不適等。而且與安慰劑組相比,微生態配方組中有更多患者的關節疼痛、運動能力、呼吸急促、失眠、肌肉疼痛、咳嗽、脫髮、胸痛和情緒障礙等問題均得到改善,但不特別顯著。

除了臨床症狀評估外,研究團隊還分析了服用益生菌6個月時的腸道微生態,發現與之前和安慰劑組相比,服用微生態配方組的腸道益菌數量及微生物多樣性明顯提升,腸道壞菌的數量則同時降低,顯示微生態配方具有調整腸道微生態的功效。

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表示,保持腸道微生態平衡是避免感染傳染病和相關後遺症之關鍵,呼籲大眾正視腸道微生態健康,降低感染傳染病及出現相關後遺症的機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