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調查發現,約三成居港南亞及東南亞裔人士人面對精神健康高風險問題,研究團隊建議加強少數族裔對基層精神健康支援服務的認識,並鼓勵「政商社合作」,支援在職少數族裔員工的精神健康,及完善現有精神健康服務的支援配套。另外,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推出少數族裔精神健康支援平台「心靈密 (Salamat)」,設有多種少數族裔語言,並可轉介用戶至合作機構獲取服務。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與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於2023年1月至8月,以問卷訪問273名居港南亞及東南亞裔人士,發現37%受訪者面對精神健康問題時不懂何處求助。有32.6%人認為精神健康問題是羞愧的,42.9%相信問題會隨時間而改善。

至於求助的障礙,最多人認為是費用昂貴(68.9%),其次是文化及語言障礙(56.0%)及太忙碌(48.7%)。另外,全職或自僱人士及男性在面對情緒或精神健康問題時,更易受上述因素影響,導致不會主動尋求協助。

調查亦了解少數族裔的精神健康狀況,其中逾22.8%受訪者存在中度至重度的抑鬱風險,13.6%存在明顯的焦慮風險,12.2%有臨床失眠風險。整體而言,28.6%受訪者面對最少一種精神健康高風險問題。

研究團隊建議,現時政府及不同機構為市民提供不少免費或收費較低廉的精神健康服務,建議加強少數族裔人士對基層精神健康支援服務的認識。此外,在職少數族裔較常從事工時長的低收入工作,令他們更難尋求幫助。團隊建議政府應推動僱主參與「僱員支援計劃」,特別為中小企提供經濟支援,以向員工提供相關精神健康服務。

團隊又建議,政府發展《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時應考慮於地區康健中心增加精神健康支援元素, 並加強向少數族裔宣傳。

另外,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推出少數族裔精神健康支援平台「心靈密 (Salamat)」。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助理教授周偉浩表示,該網上平台設有多種少數族裔語言。用戶進入平台後會先進行篩查問卷,然後便會得到身心健康報告、所需採取行動、求助資源等,並會在用戶同意下轉介至合作機構,以獲取進一步服務。@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