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自2014年起每年撥款約2億元,向取錄非華語學生的中小學,提供5萬至150萬元不等的額外資助,以協助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有關注團體的研究發現有關撥款欠問責性及透明度,公眾難以監察落實過程和成效。

香港融樂會昨日連同立法會議員郭榮鏗及麥美娟舉行記者會,發表研究成果。融樂會項目經理卓文寶表示,研究根據各中小學學校網頁上載的相關資料作分析,發現獲發額外撥款學校中,只有約八成學校在網頁提供非華語學生的教與學支援措施的資訊,當中大部份沒有提供中文課編班安排,或者列出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習進度,以交代撥款成效,令公眾難以監察撥款成效。而且大部份學校網頁只提供中文版本的相關撥款計劃資料,令不會中文的持份者閱覽有關內容有困難。建議教育局檢視監督機制,確保學校把獨立撥款計劃報告上載供公眾查閱。

立法會議員郭榮鏗表示,政府4年已花了約8億撥款予少數族裔學中文,但外界關心撥款是否用得其所,令少數族裔享有平等學習機會,「相關資訊有否透明度,學校取了這筆錢後如何使用,有需要的家長及學生能否知悉哪些學校有提供這些第二語言學習課程,相關資訊卻不清楚。」敦促當局檢討有關架構成效。他並建議獲取撥款學校都應該把教材、教師資源配套及階段性學習目標等資訊清晰放在網站供公眾查閱。◇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