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漸凍人症」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會令肌肉及協調能力退化,最終呼吸衰竭。目前無根治方法。中大與牛津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當脊髓運動神經中的轉錄因子YY1的功能受干擾,會激活信號通路,導致腦神經元細胞死亡,繼而發病。團隊希望此有助研發新藥來抑制神經細胞死亡,目前正篩選新的候選藥物,並測試在細胞和果蠅模型中的功效。

YY1轉錄因子受干擾 本港僅有2病例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中大博士後研究員陳哲凡表示,本次研究針對有C9ORF72致病基因的「漸凍人症」患者,他們的細胞出現了正常細胞沒有的RNA聚集體,導致轉錄因子YY1蛋白的定位發生改變,進而激活信號通路,令脊柱運動神經元死亡,引發「漸凍人症」。然而屬致病基因C9ORF72的漸凍人症佔全球患者4至5成,並多數集中於歐美地區,本港僅有2宗病例。

團隊透露,正篩選新的候選藥物並測試功效,之後計劃在鼠類和靈長類模型作測試和評估有效性。研究結果已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通訊》發表,並獲得2023年泛亞洲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PACTALS)大會的牆報展示獎——基礎科學一等獎。

確診要3年?學者:醫護意識待加強

另外,香港肌健協會建立本港首個「漸凍人士症」患者資料庫,收集全港四分之一患者數據,顯 患者平均病發年齡為55歲,初期病徵分別為手腳無力,平均向4名醫生求醫以及作5次詳細檢查才確診,大部分患者存活時間介乎數個月至10年,中位數為3年。

現年57的施先生原任職司機,在7年前開始發病,起初只是一隻手指無法動彈,求醫3年後才確診「漸凍人症」,發病後短短3年已需要配戴呼吸機及使用輪椅,醫生原預計他只餘2年壽命。施先生坦言,過去幾年疫情讓退化速度加快,現時需要每日進行鍛鍊,減慢退化。

施先生坦言,經歷3年求醫才獲確診為漸凍人症,過去幾年疫情讓身體退化速度加快。(余鋼/大紀元)
施先生坦言,經歷3年求醫才獲確診為漸凍人症,過去幾年疫情讓身體退化速度加快。(余鋼/大紀元)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浩然同意,遲延確診會錯失治療良機,他建議提高前線醫護人員對疾病的意識,市民亦可留意年連續兩代家屬是否出現症狀。(余鋼/大紀元)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浩然同意,遲延確診會錯失治療良機,他建議提高前線醫護人員對疾病的意識,市民亦可留意年連續兩代家屬是否出現症狀。(余鋼/大紀元)

被問到即使日後藥物面世,患者確診時間太長會否仍影響治療成效,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浩然同意,遲延確診會錯失治療良機,他建議提高前線醫護人員對疾病的意識,港人亦應留意家族中有否連續兩代親屬在40至50歲期間出現相關症狀;亦可以透過婚前及產前檢查,防止遺傳致病基因。@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