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不斷築起的防火牆已經迫使華爾街「隔離」在華業務。據悉,最大的一家華爾街銀行已經停止對其中國子公司通報敏感公司信息,以防北京竊取或索要資訊。

中美緊張的地緣政治關係和北京以國家安全為幌子設立的新規,都在促使美國和歐洲銀行尋求調降在中國經商的風險。

它們正在對自己的中國業務進行「隔離」(Ringfencing,也稱分隔或柵欄),而且這種分離程度在現代國際金融歷史上是罕見的。

「隔離」是金融術語,意思是將企業內的某些業務或資產分開,以保護它們免受更廣泛風險或監管變化的影響。

但在進一步剝離在大陸設立了幾十年的銀行子公司之後,歐美銀行卻發現進一步自縛了自己的競爭力和增加了營運成本,更加處於劣勢。

彭博社周四(1月4日)報道說,一家最大的華爾街銀行停止向其中國大陸子公司負責人通報敏感的公司策略,這樣北京就無法竊聽或要求提供詳細資訊。此外,在靠近其它美國和歐洲銀行的中國分部,華爾街銀行高層投入數千萬美元在當地保存財務數據,並建立現場內部控制機制。甚至銀行內還有一些部門正在考慮重塑資產負債表,以與在華子公司分開。

因為這些行動或行動影響太過微妙,以至於接受採訪的十多名華爾街高管和其他知情人士都不願意透露姓名和公司情況。

華爾街巨頭的「中國夢」在破滅

「總而言之,這正在破壞華爾街巨頭幾年前所追求的夢想。」彭博社寫道。

2020年,作為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一部份,北京宣布放寬對銀行業的監管,允許外國投資銀行在中國成立100%的控股公司。這份承諾已經遲到了20年。

但外國銀行高管隨後卻發現,現實與期望相差甚遠。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北京不斷變化政策,華爾街進入中國的努力變得更具挑戰性,他們在中國好不容易設下的分部卻始終無法與中國國內巨頭公平競爭。

歐美銀行最迫切的擔憂是如何遵守中共嚴格的新規定,因為新規限制公司從中國大陸跨境傳輸資料。這已經迫使許多從事金融業務的外國資產管理公司在中國創建資料中心,這增加了營運成本和管理障礙。

彭博社去年12月報道,為了解決資訊分離以及技術本地化問題,花旗集團不得不推遲在中國設立全資證券業務的計劃。此外,高盛集團和瑞銀集團等其它公司多年來也一直致力於解決同樣的問題。

對這些全球銀行而言,他們過去投入數十億美元搭建的複雜金融系統是他們的優勢,並可以用來標記洗錢或其它非法活動。但因為北京限制跟中國相關的數據在國際上流動,這些銀行將無法完成這些常規工作。

此外,北京的新規還可能會阻礙客戶詳細資料、公司內部財務甚至員工資料的傳輸。根據業內估算,改在中共本地營運核算,管理此類系統的成本可能會飆升30%。

歐美銀行的擔憂 地緣政治以及台海戰爭

華爾街高管坦言,管理數據的麻煩只是一部份問題。他們更廣泛地擔心中美貿易或台灣問題,一旦有朝一日局勢迅速惡化,可能會危及他們花費數十年打造的在華子公司。

這並非聳人聽聞。在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花旗集團就遇到了這種情況。歐美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使那裏的跨境銀行業務幾乎不可能進行。花旗最初試圖出售其俄羅斯公司,但最終只能選擇全部剝離。

高盛行政總裁蘇德巍(David Solomon)在2023年11月的一次會議上表示,中美關係是最大的地緣政治風險,超過了對其它地緣政治局勢的擔憂,而且需要數年時間才可能解決。他表示,高盛已減少對中國的曝險。

「我們會更加謹慎」,他說,「這些都不是容易解決的問題。」

中共黨魁習近平在2024年新年致詞中重申了中共的立場,即國家「一定會統一」——暗指統一台灣。

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大通行政總裁Jamie Dimon在2023年11月討論潛在的台灣衝突時說:「如果美國政府讓我離開中國,我就會離開中國。」

「如果台灣爆發戰爭,一切事情都難料。」他補充說。

前摩根大通替代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John O’Connor告訴彭博社,他預計,接下來只會看到更多歐美銀行對在華業務進行「隔離」,以及看到他們在中國的更小足跡。

他曾在摩根大通的風險委員會任職,現在經營J‧H‧惠特尼數據服務公司(J.H. Whitney Data Services),從事風險管理研究。

「在某種程度上,那點回報真的值得冒險嗎?」他反問道。#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