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郵政公布,將於明年金庸百年誕辰,發行一套「金庸小說人物II——俠之大者」郵票,有讀者傳來圖片,問我看法。我素不集郵,對郵票印的雕塑也沒意見,但留意到有網民質疑:歐陽鋒、任我行都是反派角色,怎麼也歸類為「俠之大者」呢?這個問題倒值得談談。
看過金庸小說的讀者,大抵知道「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是出自《神鵰俠侶》郭靖的一句話。但你可能不知道,「俠之大者」四字的原始出處是《世說新語.輕詆》,本義跟金庸的用法大相逕庭。《世說》原文是這樣的:
「謝鎮西書與殷揚州,為真長求會稽。殷答曰:『真長標同伐異,俠之大者。常謂使君降階為甚,乃復為之驅馳邪?』」
翻譯成白話文,大致是:謝尚致函揚州刺史殷浩,推薦劉惔主管會稽,殷浩回信答道:「劉惔(字真長)黨同伐異,是個『大俠』啊。平日已說你太屈尊待他了,怎麼現在還要為他奔走呢?」
此篇叫做「輕詆」,看上文下理,殷浩也顯然在貶低劉惔,那麼「俠之大者」四字就決不可能是褒義了。但「俠」字怎樣解釋呢?《說文解字》解為「俜」(這個字似乎比「俠」更深),但清人段玉裁注則寫得很清楚:
「荀悅曰:立氣齊、作威福、結私交,以立彊於世者,謂之游俠。如淳曰:相與信爲任,同是非爲俠。所謂權行州里,力折公侯者也。」
留意如淳(三國曹魏人)的解法:「同是非為俠」。用今天香港話來說,「同是非」類似「圍爐」,即「跟自己友結成一伙」,就叫「俠」。這個解法完美呼應了殷浩「標同伐異,俠之大者」——有些人不懂「俠」字原義,把殷浩的「俠」解為「狹」的通假(表示「心胸狹窄」),其實是不必要的。
可見《世說新語》的「俠之大者」,原意並非「為國為民」那麼正面,反而是形容一個人標同伐異,大搞山頭主義,拉幫結伙,作威作福。從前在蘋果專欄時代,我也解釋過「俠」另一古義,特指聽命於君主的刺客,從現代人的角度看,這種「俠」自然也不是甚麼好東西。
說回那套「俠之大者」郵票,若取《世說新語》本義,那麼歐陽鋒、任我行之輩就算是反派,其實也可稱為「俠之大者」(當然,那是否創作者原意則是另一回事)。
郵票圖案以清華畢業的「高才通」雕塑家任哲的作品為藍本,我不是藝評家,雕得好不好我沒comment,但他讓任我行、歐陽鋒也加入「俠之大者」之列,沒有用傳統的「正派」、「為國為民」作標準,可見也有些藝術家應有的獨特想法。
好奇看一看他今年做的訪談(注1),有人問他:「為甚麼選擇英雄和武士的雕塑作為你藝術的呈現方式?」任哲如是答:
「東方藝術歷來都是托物言志的表達方式。而這個時代需要甚麼?是行動力(⋯⋯)行動需要甚麼?勇氣。和自己博弈的勇氣,和周圍人看法博弈的勇氣,和很多不同的聲音博弈的勇氣。
「所有人都明白做事情要堅持,需要沉澱進去很長時間,但又有幾個人能忍住寂寞,敢於這麼做。很多人妥協了,在相信道理和相信自己之間,選擇放棄。很多人因為別人都不這麼幹,所以自己也不這麼幹了,現代人缺少的是勇氣(⋯⋯)
「我希望我創做的英雄給大家勇氣,對抗時代的勇氣。」
有這樣的想法,難怪這系列的雕塑只叫「俠之大者」,而省掉前面那四個字了。
注1:https://t.ly/1bR7r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