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學童壓力越見嚴重,中大醫學院調查發現,近兩成半受訪兒童及青少年過去一年,受至少一種精神疾病困擾,例如焦慮症及抑鬱症;3.9%曾想過自殺,中學生的情況更嚴重。中大形容學童輕生問題處於「冰山尖端」,社會需要進一步做好預防。

中大醫學院今日(29日)公布兩項調查,分別有關本港6至17歲在學兒童及青少年,以及60歲或以上長者兩個組別的精神健康狀況。調查於2019年至2023年期間進行,前者共有6,082名6至17歲的在學兒童和青少年參與,當中包括非華裔的參加者。

調查結果顯示,24.4%受訪者在受訪時的過去一年受至少一種精神疾病困擾,當中約半數同時有兩種或以上的精神疾病。常見的精神疾病困擾為「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10.2%)、 「對立性反抗症和品行障礙」(8.8%)、「焦慮症」(6.1%),以及「抑鬱症」(5.4%)。另外,十分一受訪者有睡眠失調問題。

調查亦發現,3.9%的受訪者過去一年曾有自殺想法,有自殺計劃的為1.9%,有行動的為1.1%;中學生的情況嚴重,曾有自殺想法、計劃和行動的比率分別為8.4%、3.8%和 2.3%。

研究團體指,青少年面對的常見風險因素可分為三大類,包括父母有明顯臨床情緒困擾、兒童及青少年自身有睡眠失調,以及學業困難(如重讀、停學或缺課)。非華裔青少年則有較高風險患焦慮症。

調查更發現,有近半數照顧者表示,即使發現兒童及青少年出現臨床精神疾病徵狀,他們仍不願意向專業人士求助,原因包括認為問題不嚴重、怕被負面標籤或不清楚求助途徑等。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熊思方指出,學童出現睡眠失調和成績倒退或經常缺課等學業問題,都是精神健康受困的早期警號,宜及早介入。在制定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政策時,需要家庭和學校的參與。學校亦應優先考慮學童的心理健康和適應力,避免則重學業成績。

長者調查方面,分別有4,368名居於社區及503名居於安老院舍的60歲或以上長者參與。結果發現,五分一居於社區的長者患有輕度認知障礙,7.4%屬認知障礙症。年紀愈大問題愈常見。安老院舍中則有約70%長者患有認知障礙症。

調查又發現,8.6%的長者患有抑鬱及焦慮症。長者認知障礙症病情愈嚴重,他們的照顧者愈大負擔。但只有少於一半的照顧者,接受社區服務,他們亦普遍不欣賞自己的付出。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林翠華建議,調查發現如長者有較高活動能力或願意多參與休閒活動等,他們的認知及精神健康狀況便會較理想。她建議從基層護理層面出發,幫助長者管理他們的長期疾病,並鼓勵他們多參與社交,及早介入以延緩長者的認知障礙病情惡化。@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