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通脹的緩解減輕了貨幣緊縮的壓力。年底反彈已經開始。但如果通脹真的回落,這也意味著總需求疲弱,商品市場將成為買方市場,賣方不得不在定價上後退。但通脹並未迅速回落。相反,核心通脹率,如服務業部份,一直保持在 4% 左右的高位,近幾個月來沒有太大變化。近期總體通脹率的下降主要是非核心部份和高基數效應造成的。

雖然價格增長變化不大,但數量增長卻有變化。面對高利率下的高生產(借貸)成本,生產者會減少生產數量或提高銷售價格。但後者在過去一兩年中已經出現,價格的進一步上漲很可能導致需求的斷崖式下跌。即使沒有需求進一步減弱的推動,供應也會受到抑制,因為生產商可能無利可圖,甚至出現負利潤。在最新公佈的數據中,一些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確實出現了萎縮。

對於那些第二產業在經濟中佔有較大份額的國家來說,這已經意味著經濟衰退。事實上,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持續數月低於 50%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另一個信號是全球貿易。下圖顯示了4個主要出口國(兩個新興國家和兩個發達國家)的貨物出口同比增長情況。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過去幾年中,所有這些國家都呈現出類似的趨勢。這有力地說明,全球性的(共同)衝擊一直佔主導地位,而各個國家當地(具體)的衝擊並沒有控制漲跌的方向。

因此,我們應該謹慎對待對個別國家差異的隨意論證。很多時候,市場分析往往非常重視個別國家的特點,以論證其意圖。例如,說中國有住房和債務危機,然後用糟糕的出口數據來證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附圖清楚地表明,無論是否存在危機,出口在任何地方都是糟糕的。相反,我們應該誠實地承認,這是一個共同衝擊下的全球現象。

這意味著,與過去一樣,衰退將是一種全球現象。近期經濟數據的差異並不意味著各國的商業周期的不同。而是那些第二產業佔比較重的國家可能衰退得更快,而其它國家可能衰退得更慢。由於繁榮是由低谷到高峰來定義的,而蕭條(衰退)是由高峰到低谷來定義的,因此,由於各國的高峰和低谷時間相似,因此衰退的時間可能不會有太大差異。再看一下圖表,這4個地方驗證了這一點。

從失業率等其它變量可以看出各國的具體特點。流量變量(如國內生產總值或出口)的變化在全球範圍內不太可能有太大差異。這在過去是如此,在即將到來的周期中也將如此。

本文編譯自「Exports Data Predicting a Global Cycle Ahead」,原文刊載在英文大紀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