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假期,香港有超過一百萬人次到深圳消費,而到香港的內地遊客僅25萬人。

這則新聞可以見到幾個層次的現象。

第一,成也內地人,敗也內地人。香港近10年太依賴「內需」,經濟活動都仰內地遊客鼻息做人,所以內地遊客有任何風吹草動,香港商家都會叫苦連天,好像已經忘記了,沒有大陸遊客前,香港其實已是這樣走過來的。但奈何近年國策,是貶香港而重大陸,香港被逼放棄而專心「內需」,也就出現這種「國家依賴症」,所以在經濟層面「成也內地、敗也內地」。

第二,諷刺的是,內地遊客幫助香港的日子,也正是中港矛盾最尖銳的時間。甚麼光復上水、廣東道沒有人講廣東話、藥房金鋪多過米舖,都是大陸遊客來香港的黄金時期。所以這就是矛盾所在,香港經濟「成也大陸」,但香港社會的躁動不安,也是源於大陸。

第三,香港政府非常矛盾,不知自己的政策應該如何走。既要行「夜繽紛」推廣香港復常,要吸引世界各地遊客重臨香港;但同時又要配合國家政策,不停搶內地人才到香港兼且千方百計把香港人推上大灣區發展。這幾乎是完全相反的政策,試想一個人不停讚美大灣區價廉物美高性價比向北拉客,但又同時要人留在香港安心消費按兵不動,這是甚麼精神分裂?

第四,香港人也很誠實的用腳投票,響應了香港政府一半的號召:向大灣區前進。那另一半的「夜繽紛」便無力參加了。一加一減,香港政府似乎還是算做成功,畢竟取悅內地讚好祖國應該是較重要的KPI。

第五,但香港人也對這麼多人北上消費感到難以接受。因為2019年的政治運動,明明說是喚醒了一代的香港人,那時最經典的論述便是,「如果沒有2019年,我還是回深圳飲喜茶、玩抖音的普通港豬,2019年令我徹底改變」。甚至也有社會學家分析,如果中共不是這麼心急搞了「送中」這個大麻煩出來,溫水煮蛙,香港人可能會在北上消費過程中,慢慢接受認同中共的管治。換言之,許多人都認為,會北上消費,主要是政治未覺醒,一旦覺醒了,便不會再願意北上消費。

但今天是2023年,過了2019和2020,香港人按道理已經近距離切膚之痛的感受了中共和港共政權的「鐵拳」滋味,但仍然選擇北上消費,這個政治覺醒難道又沉睡了嗎?

第六,幾個網媒都做了港人北上消費專題報道,找到幾位經常上深圳消費的香港人,現身說明。他們的論點大約如下﹕深圳太便宜,香港太貴。深圳產品種類多有創意,香港墨守成規很少變化。政治部份,有人明言不關心政治,只想歡樂對得住自己;有人認為政治和消費應該分開處理,欺壓香港人的,和開餐廳的,是完全不同的人物,所以不覺得北上消費有問題。

第七,我覺得政治很殘酷,就是要抗爭的香港人可能已經離開香港,留下來的人,都要為留下來的日子計算。精打細算就是要考慮的元素,政治原因就複雜多了,我聽過一個講法,如果返大陸消費是背叛2019的話,那麼常常說香港這幾年愈來愈被同化、越來越像大陸的專制,那麼在哪裏消費還不是沒有差別?留港消費也會被看成是配合政府維穩的政策、送錢給港共政權做彈藥,那北上的罪惡感一下子降低許多。再加上,堅拒北上消費,就像古代經典,「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結果餓死首陽山,難以實行。凡此種種,都令港人在2019後,掀起了又一波北上高潮。

第八,我記得菲律賓人質事件後,香港人也一度罷去菲律賓旅遊,既為抗議,也為了人身安全,但很快這個堅持也不再堅持;就像國家之間的封鎖,很難完全阻隔。不一定所有北上消費的人都是政治忘本,也不代表北上消費便是擁護共產黨的政策,但觀感上,的確會讓人產生一種感慨,香港人不再抗拒中共的管治。反正這也是中共最想達到的目標,不要求你從政治上認同自己,但最少要在經濟消費層面,造成一種吸引世界的景象,從而帶出「中共的管治創造出經濟繁榮輸出世界」的政治宣傳。然後你也可以想一想,烏克蘭人現在應該不會願意到俄羅斯旅行,那些在世界各地支持巴勒斯坦的遊行人士,如果明天就到以色列旅遊,也會很奇怪。

結論﹕只能說中國的影響實在太大,連美國也不可能長期和中國交惡,也要來一個「習拜會」,也仍然有貿易往來。唯有希望北上的香港人,不要喝完兩杯楊枝甘露就說「大陸發展真的比較好」,不要在高大廣場逛完街就讚嘆「香港還是要向祖國學習」,這樣就說好中國故事,也未免太廉宜了。◇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