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龍興佛院,拉開王朝華麗的帷幕。在他的一統下,大明呈現出嶄新的信仰文化。歷經元末兵禍的少林古寺,也從枯落凋敝,展現出欣欣向榮。
明成祖朱棣登基後,為超度戰死的將士亡靈,下旨鑄造「永樂大鐘」。由明成祖御製的經文也銘鑄在銅鐘之上。警世洪鳴的永樂大鐘,雄渾曠朗萬里江山。崇佛慕道的大明王朝,映著融融的白玉光輝,將天外法音遍傳人間。
洪聲震十方,法音遍大穹。當皓色凝空,側磬懸鐘。此時此刻,「大隱於朝」的明朝王子,「小隱於庵」的少林僧人,彼此談經講偈,盡揚宗風。
龍興佛院 綻放明燈
大明開國,曠然復古。明太祖朱元璋龍興佛院,拉開王朝華麗的帷幕。在他的一統下,大明呈現出嶄新的信仰文化。歷經元末兵禍的少林古寺,也從枯落凋敝,展現出欣欣向榮。
元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朱元璋十七歲時在濠州(安徽鳳陽)於「皇覺寺」出家為僧。他在寺中待了五十天,就離開寺院,雲遊天下。
茫茫天地,身如飄蓬。朱元璋雲遊天下,荒山古寺成為他的棲身之地。朱元璋雲遊三年,嘗盡人間冷暖艱辛後,再次回到皇覺寺。
他開始立志發奮讀書,青燈古卷,早功晚課無一疏漏。朱元璋遍嘗塵寰艱苦,歸來後,身上自然多了幾份豁達神氣。
據《皇朝本紀》所載,朱元璋居住的僧房,晚上遠遠望去,常常會發出一團紅色的輝光,等到走近時,紅光便消失了。眾僧都感到驚訝。一天,有一位紅衣道人望著皇覺寺說:「將來這裏會出現一位至尊。」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朱元璋接受湯和的建議,歸附郭子興,共建大業。他於亂中投軍,馳騁沙場,統領千軍萬馬,所向披靡。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國號「大明」,成為明朝的開國之君。因為朱元璋龍興皇覺寺,因此寺名改為「大龍興寺」。
朱元璋認為佛法有助於輔佐王朝教化。他說:「人皆在家為善,安得不世之清泰?」 為防止僧俗混淆,朱元璋制定頒布了《申明佛教榜冊》,詔令各地僧司查驗清理天下僧寺,出家人務必恪守清規戒律,欲還俗者任其還俗。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六月,馬皇后去世。朱元璋下詔,選擇各地高僧入宮陪侍諸位皇子,以誦經祈福。
明成祖在《御製大乘妙法蓮花經序》中表示,佛法是「濟海之津梁」「燭幽之慧炬」。世人如果能夠得到佛法,就像飢之得食,渴之得飲,寒之得火,熱之得涼,貧之得寶,病之得醫,子之得母,渡之得舟。
明英宗朱祁鎮時期,撥出數十萬內帑,修建大興隆寺,寺院閎麗冠絕京都。明憲宗朱見深在位期間,曾經賜封四百三十七名法王和禪師,僅在京師一地就有數萬名遊方僧人。
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後的第二年(公元1507年),曾在一天之內,度四萬名僧道出家修行。明神宗朱詡鈞曾經下令,凡是皇室王子誕生後,都要剃度幼童作為王子出家的替身。大明京師,梵剎林立,伽藍相連,蔚為壯觀。
大明皇帝禮敬各派佛門,垂範天下,猶如點亮千盞明燈,照亮天下寺院,將全民向道推向高峰。在王朝光輝的籠罩下,少林寺也逐漸綻放光芒。
無言正道 銳志修行
大明萬曆年間,頗有名望的少林僧人是「無言正道」。正道十六歲那年,先後目睹了奸臣嚴嵩罷官,其子嚴世藩下獄,郭希顏因犯顏直諫被殺,朱某臣自焚這些系列的世事,因而感到世事無常。他無心出仕官場,而是雅慕世外佛道,於是決定出家。
正道在上蘭寺恰逢「知休禪師」,便向其詢問出世的要旨。知休對他略為開示,天資聰穎的他,即刻穎悟。
正道參學三年後,知休教他到少林寺繼續參學。臨行前,知休禪師贈詩一首。詩云:
世道如醪飲者多,歡之孰不困沉痾。
弊囊安得百年共,舊習終難一旦磨。
白碧可輕時可競,殘編宜寶物宜和。
長途惜我無為贈,半幅遺程謾自哦。
正道進入少林後,不分寒暑,孜孜不倦地銳志參修,心境頗為宏闊。他曾數次刺血,抄寫經書,學佛志向非常精誠。傳說,他在睡夢中,目睹觀音大士用淨瓶中的水為他淨洗「身口意」「眼耳鼻」。◇(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