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網上瘋傳某出版社的小五常識科填充作業,當中有一題是這樣的:「1950年代香港轉口貿易式微,適逢當時中國內地工業家帶着資金和技術來香港,促使香港輕工業的發展。」當中「資金」和「輕工業」兩項漏空,讓學生填上。

網民見到這一題,討論十分激烈,紛紛指責為篡改歷史。

然而,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以上一句的奧妙之處,在於不是全錯,而是在申述史實時套用了語言偽術,將2019年以前本來可以詳述的歷史空間完全刪去。以下先講符合史實的部份。

當時中國工業家的確帶着資金和技術來香港,促使香港輕工業出現長足的發展。其實,轉變於1948、1949年已經出現,單以上海為例,三分之二紡織廠遷移到香港。1949年,上海各貨倉內紡織機和其它相關機器紛紛轉移到香港建廠。

從數字看,1947年香港有405間註冊紡織廠,僱用9,328名工人,數字於5年後大幅上升,工廠增至502間,工人數目增至27,394名。由上海企業家支配的紗廠,由1947年的5間、102名工人增至13間廠、8,925名工人。

曾於2012年特首選舉論壇踢爆候選人梁振英、曾建議出動防暴隊和催淚彈對付示威者和以「你呃人」一語成名的唐英年,系出中國紡織世家,其父唐翔千40年代到英美留學後徑直前往香港,成為香港實業家,並登上福布斯富豪榜。

史實部份至此結束,該填充題繼而衍生出不少疑問。不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馬上會問:中國機遇處處,中共治下的祖國欣欣向榮,為何資本家會像名曲《社會主義好》的歌詞般,「帝國主義挾着尾巴逃跑了」?還是因為中共愛護港人心切,10月1日一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為香港殖民地政府送來了大量資金和技術,目的係讓港人心悅誠服,安心回歸祖國?

當然不是。事實上「香港轉口貿易式微」和「中國工業家帶着資金和技術來香港」,都不是「適逢」、都是因為一個原因:中共建國。中國政局大變,企業家和人民對新政權沒有信心,紛紛撤人撤資,情況與今日的香港頗為相似。轉口貿易式微則是中共建國後積極支援北韓侵略南韓,聯合國於1951年發表第500號決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武器和戰略物資禁運。換言之,兩事的始作俑者,都是中共。然而,新香港的教育只紅不專,史實要屈從於政治正確,紅線是任何教學活動都不能讓中共尷尬,所以出版社便用「適逢」一詞,刻意讓並不複雜的歷史背景含糊其辭,將中共自取其咎的史實一筆勾銷。

行文至此,想起了末代港督彭定康批評林鄭月娥為lamentable quisling(可悲的傀儡)。Quisling一字,源自二次大戰時挪威納粹傀儡政權主席Vidkun Quisling,戰後他被判以叛國罪而被處決,之後該字字意由納粹傀儡變成共產傀儡,在英語世界廣為流傳。

將來香港的歷史教科書,會否出現「適逢香港quisling多」一語?吾等拭目觀之。◇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