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董生仍然在生,至少官方上沒有他的死訊。這年頭,國家領導人的生死都不是自己個人可以決定,我們都很清楚。董建華作為香港回歸後的第一位特首,意義非凡,他被視為香港人可以自己管理自己,中國人可以取替英國人治理香港的代言人。毫不誇張,董建華成功,便是國家成功;董建華失敗,也就是……大家都明白。

那麼董建華是否成功?以前,我們都覺得他是失敗的,8萬5,23條,高官問責制……數之不盡的遊行和下台聲音。

但我覺得他是成功的,因為他成功激起香港人真正的身份認同觀念,香港人是真的在董建華管治下的7年,成功由英殖時代的「借來地方借來時間」,變成香港是我家,要求政治上的改革以及對官員的問責。或許北京和董建華都以為,香港人和英殖時代一樣的好管治,只要經濟好,政治上的要求會自動下降調整適應,所以他們一直迷信一個觀念:「港英年代你們都無民主,港督也是由英國直接指派,今天你們的特首是由香港人自己出任,而且還有一定程度的競爭選擇,這應該看作是回歸後的民主進步,不可能還有不滿意。即使有要求,也應該是客客氣氣,也有頗多的緩衝時間。」可是萬萬沒想到,香港人對「回歸」的想像實在是太美好、太有要求,我們真的很相信「當家作主」4個字,於是當香港人發現,原來香港人仍然沒有SAY,管治我們的特首其實和港督一樣,都和自己無關,這個被欺騙的感覺便爆發而出。

董建華的管治失能,其實令香港人明白一個道理:「不能像殖民地一樣,等待一個管治自己的官員,然後便期望會有好的管治。」港英年代,可以,因為幾屆的港督都很有魅力:董建華不可以,因為他實在不是一個領袖。所以往後不論是曾蔭權、梁振英、林鄭月娥,香港人都不會滿足於「換了另一個人,或許會有好的管治,就看看好了」。無論換誰,香港人都要求自己有份選擇如何換,而不是只求結果。思前想後,如果董建華是一個富有魅力,就像彭定康一般長袖善舞的政客,有沒有可能會延續香港人的「懶惰」,沒有這麼快便覺醒?

另一個董建華的成功,便是讓香港人意識到,香港和中國的關係。董生金句:「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這幾年香港人發現,香港好的年代,國家其實不算好,例如80年代是香港黃金時期,但那時國家仍窮,香港人會買物資捐獻大陸親人。當國家好,大國崛起,富起來了,自由行對香港的影響,大家有目共睹,國家富強,對香港人的干預指點也越來越深入,甚至國家愈富強,對一國兩制的遵守也越來越失約。你看看2003年的中國,對50萬人上街仍有懼怕,2019年的中國,對200萬+1,已經沒有顧忌。香港和國家的關係,原來不能共同進退,反而是相生相剋,這一切,都是和董建華的愛國口訣完全相反。但多謝董建華,至少讓我們思考,國家好,香港真的不一定好。◇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