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tolia)
(Fotolia)

你是否常常感到虛弱疲倦、心跳過快、手腳冰冷?這些可能是貧血的症狀。台灣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國斌在大紀元《健康1+1》節目表示,很多原因不明的貧血是源於腸道問題,通過調整飲食習慣,配合中藥食療,可以在短時間內改善貧血問題。

人體血液中的紅血球負責將氧氣輸送到全身,如果紅血球數量或紅血球中的血紅素過少,就可能會造成人體氧氣不足。吳國斌指,血紅素含量成年男性低於13.0 g/dL、非懷孕女性低於12.0 g/dL就算是貧血。

貧血常見的症狀包括虛弱、呼吸短促、暈眩、心跳加快或心跳不規則、耳朵有跳動或呼嘯聲、頭痛、手腳冰冷、胸痛、皮膚蒼白或發黃。另外,還可能有肌肉消瘦、皮膚乾燥、毛髮不榮、肢體麻木、運動不靈活、健忘、失眠、多夢、煩躁、驚悸,甚至精神恍惚、譫妄(急性精神混亂)、昏迷等症狀。

吳國斌指出,貧血的原因可分為三類:一是失血,例如創傷、消化道出血、痔瘡或月經出血過多;二是紅血球製造數量減少,原因可能有鐵質及維生素B12缺乏、地中海型貧血、以及各種與骨髓相關的疾病或腫瘤等;三是紅血球細胞分解增加,原因可能包括基因異常(例如鐮刀型貧血)、感染(例如瘧疾)、以及自體免疫性疾病等。

一碗湯治好貧血

吳國斌曾經診治過一位30歲女性患者,長期輕微貧血,月經量少,容易頭暈、心悸,血紅素含量在9g/dL左右。她服用葉酸、維他命B12、鐵劑並嘗試食療,但血紅素含量一直上不來。吳國斌建議她用牛尾巴加一大把黃耆及一片當歸燉湯食用,服用不到一周,血紅素就回到正常值了。

為何吃了牛尾、黃耆和當歸就能改善貧血呢?這道藥方來源於13世紀的著名醫學家李杲的「當歸補血湯」。吳國斌解釋,中醫認為,要補血,先要補氣。黃耆補氣而當歸補血,透過強化補氣來增強補血的功效,因此此方大量使用黃耆,黃耆與當歸的比例約為5:1。

中醫將人體內運行不息的能量稱為「氣」。人的氣一方面來自父母,另一方面也來源於後天攝取的營養和吸入的氧氣。

中醫認為腸胃是造血中樞

吳國斌表示,中醫認為生成血液主要有賴於水穀之精與腎精。水穀之精是腸胃消化吸收飲食生成的精微物質,而腎精則是儲存在腎臟中的精華物質與能量。血液的生成與心、肺、肝、腎等眾多內臟功能密切相關,而最重要的則是脾胃,即消化系統。因此,腸胃不好的人通常容易貧血,他們的貧血問題就需要通過保養腸胃來解決。

吳國斌講述了發生在他的母親身上的案例。他的母親曾經患有原因不明的貧血,每月都要輸血一次,但檢查骨髓就發現沒有問題。他給母親服用健脾胃、補氣的中藥調理,情況有所改善,可以兩個月輸血一次。後來再加上補腎藥材,母親再有好轉,可以三個月輸血一次了。

最終吳國斌的母親康復的經歷卻有些出乎意料:「有一天,我姐姐給我母親吃了一種助消化的酵素,母親腸胃好了,從此以後就不用再輸血了。」這個經歷讓他印象深刻,原來只要腸胃變好,貧血問題就會不藥而癒。

母親的經歷也讓他聯想到日本醫師森下敬一(keiiti Morisita) 提出的「腸道造血理論」。森下敬一認為,人體的造血源頭在腸道。食物在酵素的分解下成為食糜,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了食物中的細微物質後,經過一系列變化產生紅血球母細胞。紅血球母細胞會黏附在毛細血管壁上,釋放紅血球。吳國斌認為,這一特別理論可以啟發一些骨髓正常的貧血患者,令他們多一個治療的思路。

研究證實腸道造血功能

近年來,更多研究證實了腸道與造血機能的密切關係。2017年刊登在《血液(Blood)》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受損會導致造血功能異常。在無菌條件下飼養的小鼠與服用抗生素的小鼠沒有正常的腸道微生物,它們都出現了貧血、血小板增多和白細胞減少等症狀。

2019年刊登在《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腸道中含有造血幹細胞及各種祖細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1名接受腸道移植的患者進行了5年的追蹤,發現他們的腸黏膜、淋巴結、肝臟等組織器官中長期存在來自腸道捐獻者的造血幹細胞和祖細胞。來自捐獻者的血細胞可以和患者自身的血細胞和平共處。

兩種習慣最傷腸胃

那麼如何保持腸胃健康以避免貧血呢?吳國斌認為,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他觀察到兩種人最容易出現消化系統問題,一種是吃得太飽的人,另一種是吃得太快的人。吃得過飽容易損傷胃腸,各類的營養物質反而不能吸收,得不償失;而吃得過快,食物沒有得到充咀嚼,難以充份吸收,會在腸道內腐敗,產生各種毒素。

吳國斌提出以下飲食注意事項:

1、飲食均衡

根據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平時應以五穀雜糧作為主食,以新鮮蔬菜、水果及一些肉類、海鮮為副食,以達營養均衡。他強調,多吃蔬菜有益腸道健康。

2、七八分飽

每餐的飲食達七、八分飽即可,讓自己的胃保持微餓的狀態。

3、充份咀嚼

吃飯時充份咀嚼,直到唾液與食物成乳靡狀再吞下。咀嚼次數多,會增加唾液的分泌,而唾液當中含有促進消化的酵素。此外,吃飯時要專注,不要一邊吃一邊聊天、看手機、看電視。

4、飯後適當運動

吃飯後不要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應適當走動。吳國斌特別提醒不常做家務的男士,飯後要洗碗,不僅會讓太太開心,也幫助自己的腸道消化。

兩道補血食療方

吳國斌也向貧血患者推薦兩道食療方,除了上文提到的黃耆當歸牛尾湯,也有適合素食者的茶飲:

1、補血湯

1250cc水,加入黃耆30g、當歸6g、薑10g(可不加),煮沸後再煎煮30分鐘,去藥渣,再加入汆燙過的牛尾(約6-8塊),一起煮爛即可。

黃耆有補氣作用,對於大病初癒後疲倦乏力的病人往往有很好的療效。隨機雙盲對照臨床實驗證實,對於患有中風後感到虛弱的患者,服用黃耆有助於改善他們的疲勞,並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多項研究也發現,服用含有黃耆的湯藥能減低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並改善放療、化療的副作用。

當歸是常見補血活血藥物。現代研究發現,當歸具有抗氧化、抗癌、提高免疫力等功能。

對於不適合吃牛尾湯的患者以及素食者,吳國斌推薦另一道補血茶飲:

2、補血茶

人參(高麗參、石柱參、花旗參、黨參均可)10克、桂圓3-5枚、枸杞子10克,煮沸或沖水飲用。如果服用後感到口感舌燥,可加入10克麥門冬或玉竹。

此外,在食物方面,吳國斌指,蘋果、紅蘿蔔、紅棗、枸杞子、牛肉等紅色食物補血作用較好,建議多吃。不過,癌症患者不宜多吃牛肉,因為紅肉有致癌風險,容易讓癌症復發。

以上提到的一些草藥可能聽起來很陌生,但很多都可以在保健食品店、亞洲雜貨店買到。藥膳方僅用於日常保健,針對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及病症,請同專業醫師諮詢具體治療方案。@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