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多一份實體雜誌結業,今次,是主打旅遊飲食之類生活資訊的,對於一個曾經負責類似版面的過氣編輯來說,更加感慨。
初入職雜誌社,我在娛樂組,過了幾年,被調去生活組。實不相瞞,一直認定或被認定生活組是次要,是附屬,是點綴。不會放上封面,對銷量沒有影響,工作壓力輕鬆得多。最大壓力,只不過每隔兩個星期,要面對檢討大會,高層們紛紛提供意見,像圍攻。
剛接手的時候,即20年前左右,對旅遊飲食稿件的要求,很簡單,只要相片,尤其開版一張,夠搶眼夠吸引,夠!坊間另有以旅遊以飲食為主題的消閒雜誌,一份專題,可能有十幾二十版的篇幅,同一期書,可能有10個8個專題。他們會鬥排版美學,會鬥資訊齊全,會鬥快,有新景點面世,搶飲頭啖湯報道,甚至會鬥感性。我是每一期只有10版,分給旅遊與飲食,只好密麻麻和慢吞吞。
那時,比較年輕,年少氣盛,不肯隨便認命。你說只要相片夠美便可以?那麼要個攝影師就可以?其它地方未必有本事追得上,timing,還是可以鬥一鬥。試過好幾次,要求記者和攝影師人在異地,例如報道節日慶祝活動,即時寫稿傳回來趕在截稿死線前排板,務求在最新一期雜誌刊登,跟娛樂組狗仔隊炮製封面大新聞的激烈程度,不相伯仲。那個年代,上網還未似今日輕易,文字稿件,尚且可以透過傳真機傳回香港,相片,要傳回來,是費時間、費精神與費金錢的重大工程。自我感覺良好。
不過,有一段時間,我是不斷質疑只不過純粹自我感覺良好。出席讀者交流會,聽回來的意見,好多時候對於辛辛苦苦搶先報道,比其它雜誌快上幾日面世,根本無感,對題材不熟悉的話,甚至毫無興趣。可能情願見到熟口熟面的米奇老鼠大巡遊,至少開心。換句話說,讀者要的,只是旅遊書也有介紹的著名景點,但我想太多,刻意找冷門地方冷門項目,以為別出心裁。不好意思,顧客認為去英國始終要去倫敦看大笨鐘。
過了10年8年,時裝美容獨立成書,飲食旅遊擴充,多了版面,多了發揮空間。只是,社交網絡崛起,打個keyword,你想找幾漂亮的旅遊照片,也唾手可得,開版相片夠好看便天下無敵的說法,已經不存在。如果,我生得夠標緻,或者風趣幽默,應該可以參考一下旅遊達人,把自己明星化,獨一無二,或者生存得到。我連做訪問也不想變成對談。只好找美女模特兒代勞,去沙灘著三點式,去溫泉就扮全裸,去食個飯去做甚麼也好,也是緊身低胸,總之找到一個生得夠靚身材又好的上鏡,才好像成功。
這樣過了幾年,只有文字加相片,已經接近被淘汰。在雜誌社工作的最後一年兩年,做旅遊稿件,除了傳統影相寫字,還要在同一時間拍片。攝影師左手相機,右手攝錄機,記者除了採訪,要出埋鏡近乎演埋戲。還可以兼顧得好?也是騙人。
今時今日,旅遊飲食資訊,按一個掣便無償得到,要幾詳細有幾詳細,還有幾多人倚賴雜誌報道按圖索驥?不是投訴不是埋怨,很清楚這是必然的演變。只是,有點懷緬。◇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