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共官方數據,以美元計,中國7月出口同比下降14.5%,進口下降12.4%,跌幅均較前值加大,比市場預期差很多。7月還出現對俄羅斯進口下降,這是俄烏戰爭以來的首次。此外,1-7月,對歐美、亞洲主要經濟體進、出口幾乎全線下挫。另外,中國7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3%,為2021年3月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則延續跌勢。分析指,出口跌幅續創3年最大,進口降幅創6個月最大,穩外貿難度越來越大,弱外貿狀態將延續。對於兩類指數雙雙下降,專家稱,證實中國經濟步入通縮格局。中國經濟前景不樂觀除了反映在股市之外,市場也看淡香港樓市。

7月進出口三連降:出口降14.5% 進口跌12.4%

據中共海關總署前天(8月8日)早上公布的數據顯示,以美元計,7月進出口總額4,829.2億美元,同比下降13.6%。其中,出口同比降14.5%,跌幅比上月擴大2.1個百分點;進口跌12.4%,跌幅擴大5.6個百分點。貿易順差806億美元,高於預期,主因進口實在遠遜市場所預料。

《華爾街日報》說,這意味著,中國出口、進口連續第三個月下降,且下降幅度持續擴大。此前6月出口同比降12.4%,進口跌6.8%,均不及預期。5月出口降7.5%,進口跌4.5%。

與市場預期相比,7月份出口、進口均弱於市場預期。今次出口下滑幅度顯著,原因包括外需放緩,以及跟美國「脫勾斷鏈」構成對中方外貿的壓力。進口方面,萎縮跟國際商品價格下跌有關,同時亦反映大陸內需十分疲弱。

7月出口降幅達三年新高

報道說,以美元計價,中國7月出口降幅創下2020年3月疫情以來新高,對歐美、亞洲主要經濟體出口下跌十分明顯。

但有出口業者表示,實際感受比官方數據嚴重。

2020年底以來首次雙指數一齊降

另外,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NBS)昨(9日)公布數據,7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比去年同期下降0.3%,從6月的持平轉降。其中包括豬肉及鮮菜等,食品價格由6月上漲2.3%轉為下降1.7%,影響CPI下降約0.31個百分點。

若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7月核心CPI則回升,同比上漲0.8%。

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連續第10個月下降,在上個月下降5.4%之後,又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4%,而預期為下降4.1%。

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這是自2020年底以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首次同步下降。這表明隨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消費需求減弱,疫限放鬆後的復甦維持不久即洩氣,通縮壓力顯現。

路透社報道,澳新銀行(ANZ)高級中國策略師邢兆鵬說:「CPI和PPI同比均跌入負值,證實了經濟通貨緊縮。」

邢兆鵬還預計中國的CPI下半年將在0附近徘徊,並稱「貨幣政策將很難操作。(中共)政治局會議要求穩定人民幣匯率,這與貨幣寬鬆政策存在衝突」。

此前,彭博社指出,若以GDP平減指數(衡量整體經濟價格的指標)來計算,中國已陷入通貨緊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通貨緊縮定義為「總體價格指標的持續下降」,例如消費者物價指數或GDP平減指數。

儘管中共當局已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來刺激經濟、重振需求,但是仍難提振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因為中國房地產市場依然疲軟、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外資企業對中國的投資意願也在下降等,而這些因素又拖累中國經濟的復甦。

受中國貿易數據影響,香港恒生指數8日早跳空開低1.17%,失守月線,隨後跌幅擴至逾2%,進而跌破年線及季線關卡;當中,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02007)傳出兩筆新加坡離岸債息逾期、股價挫逾14%。恒指終場收於19184.17點,下跌353.75點或1.81%。

恒指昨(9日)低開124點,全日高位升86點,低位跌128點,最終收市報19246點,升61點(即升0.3%),成交額850億。國指升0.4%、科指變動不大。

碧桂園昨天進一步下滑1.8%,而因其沒如期兌付兩隻美元債票息,HSBC研究指,這或構成內銀及港銀信貸質量負面影響,可導致銀行撥備增加,因此預期市場將對金融板塊維持防守取態。

近日,大陸龍頭房企碧桂園壞消息不斷。碧桂園由於未能支付8月7日到期的兩筆美元債票息,承認出現階段性流動性壓力。

碧桂園內部人士向澎湃新聞表示,自2021年以來,行業持續低迷,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導致行業銷售持續下滑,公開市場融資失效,公司賬面可動用資金持續減少,行業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時期,公司一直在堅守,卻難言曙光。

路透社引述CreditSight分析師Nicholas Chen的話說:「(碧桂園)正在努力解決利息支付問題,而不是全額債券本金償還問題,這或許凸顯了其流動性非常緊張。」

「考慮到其規模,我們認為此類事件將對該行業產生負面溢出效應,尤其是對投資者,對其他仍在營運的民營開發商情緒,將產生負面影響。」

據路透社報道,由於整個房地產行業加速下滑,碧桂園今年1至6月的合同銷售額下降了30%,高達1,288億元人民幣。穆迪上周將碧桂園評級下調至「B1」,凸顯其融資渠道仍然有限,且未來12至18個月內,將有大量到期債務。

《華日》表示,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遭遇財務困境已不是新聞。但房地產市場走弱約三年後,中國合同銷售額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突然陷入信心危機,表明該行業的問題已變得多麼根深蒂固,而真正的解決方案仍遙不可及。

近年香港經濟與大陸經濟越走越近,中國房地產市道低迷的同時,市場也看淡香港的樓市。

美聯發出報告指,年初「通關」帶來對樓市復甦的刺激或已告一段落,近期的樓市表現每況愈下,無論額量皆見回軟。該行住宅部行政總裁(港澳)布少明表示,年初樓市的確因為「通關」而乍現旺市,一度「額量齊升」,但是踏入次季後反彈力道明顯減弱,樓價近期更持續回軟,無論新盤及二手的成交金額及宗數皆遜於預期。

布氏續指,縱觀今年首7個月本港樓市的表現,固然比不上2021年的大旺市,甚至遜於2020年疫情期間,僅略優於去年同期樓市「冰封」時,實屬始料不及,反映加息及經濟復甦緩慢等因素的壓力下,樓市欠缺持續上升的動力。現時大陸為支持經濟,在樓市管控方面亦有拆牆鬆綁之勢,惟暫時未見特區政府跟隨中央政策為港樓鬆綁,如情況持續,樓市表現將繼續偏軟,因而調低全年的住宅物業成交量、成交金額及樓價升幅預測,料全年樓價僅升約5%,亦即是今年的樓價高峰期或已於上半年出現。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樓市表現遜預期的原因,是受到三大因素困擾。首先,本港經濟復甦進度較預期慢,第二季經濟增長出現放緩;與此同時,美國加息周期遲遲未有完結跡象,年底前息口仍有機會上調,除了對供樓負擔構成壓力外,亦令資金流向高息資產;期內本港金融市場表現亦見疲弱,香港上半年IPO集資額僅178億元,被擠出全球五甲,僅列全球第六。

除住宅樓之外,國際房地產顧問第一太平戴維斯8日最新發表的2023年第二季香港寫字樓租賃市場報告指出,股市低迷導致租賃需求減弱。該行香港副董事總經理及商業樓宇租務部主管劉偉基預計2023年下半年的寫字樓租金將下降3%至5%。

IPO市場放緩影響中環寫字樓市場

上半年的首次公開招股(IPO)市場對中環寫字樓市場產生了負面影響,籌集僅178億港元的資金,達到20年來的新低。IPO市場下滑意味著投資銀行和證券公司的業務前景不明,尤其是對中環設辦公室的大陸公司影響甚大。

過去15年來,IPO集資和中環辦公室租金之間的相關性高達0.62,充份證明它們之間的關聯性。然而,第二季集資額按季上升55%,可能預示著年底的市場復甦。據傳多家知名公司將在香港上市,包括順豐速運、拉拉科技控股(Lalamove和貨拉拉的營運商)和盒馬鮮生等,或能進一步推動市場。

保險和對沖基金行業成第二季市場亮點

儘管股票市場疲軟,保險行業卻在蓬勃發展。大陸人對在香港購買各種保險的持續興趣令保險巨頭如友邦、保誠和宏利等能夠在2023年第一季錄得滿意的業績。這令多家保險行業公司進行遷址及擴張,以抓住保險和資產管理業務反彈的機會。

而對沖基金行業因受益於波動的股市,也計劃擴大其辦公室需求,例如,Man GLG在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新租用4,000平方呎空間、富德資產管理公司在同一棟樓內進行了內部搬遷、寶捷思資本市場在友邦金融中心租用兩層的部份單位。

業務前景不確定令市場對擴展卻步

然而,大多數公司仍然對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環境持謹慎態度,對擴展業務卻步。即使非核心區域的可租用面積仍然很高,租金也在可承受範圍內,但裝修的成本過高,可達每平方呎1,500港元,在6年的租賃期限內攤銷後,每平方呎的租金節省20港元,支出水平仍然不合理,更何況這些資本支出必須預先支付。以上體現到雖然無裝修的新寫字樓能提供現代規格及低租金水平,但仍難以租出。相比之下,配套齊全及有裝修的寫字樓更受市場關注。

獲綠色建築認證寫字樓更受追捧

目前市場上有超過900萬平方呎的空置寫字樓面積,但這些空置面積的分布並不均勻,高規格、景觀更好、位置更佳、更注重綠色環保(獲得綠色建築認證)的寫字樓更受追捧,尤其是對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要求更嚴格的跨國公司。◇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