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及物流局公布,截至昨(8日)下午5時,小巴和客車行業的輸入勞工計劃,共收到118名客運營業證持證人,申請輸入大約1,600名司機,接近配額上限。

當局在社交媒體表示,由運輸及物流局、運輸署和勞工處代表組成的跨部門聯絡小組,將會審批相關申請,預計於9月下旬完成審批。

運輸署會視乎本地駕駛考試的考生人數,在不影響本地駕駛考試的前提下,提供額外的考試時段,務求儘快為外勞司機分批進行駕駛考試。當局預計,外勞司機由接受駕駛訓練及職前課程到完成駕駛考試,整體需時約一個月。

在政府的計劃下,小巴和客車行業分別有900及800個輸入外勞配額,分別約佔該行業一半的空缺,上限共1,700個。

政府早前表示,輸入的司機需持有獲運輸署認可的非本地小汽車駕駛執照一年或以上,署方會協助他們在本港參加公共小巴或巴士駕駛執照的考試,並必須完成職前課程和實習訓練,以熟悉交通規則和駕駛路線才提供服務。當局早前預計,輸入司機由接受駕駛實習訓練及職前課程,到完成駕駛考試,需時約一個月。

香港專線小巴持牌人協會成員陳志輝早前在一個港台節目透露,自己公司打算招聘20名外勞,他當時稱招聘外勞的成本「貴過請本地人」,預計聘用成本約3至4萬元,因為他們到港後的第一個月未必能開工,要考牌及接受訓練。@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