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經常說《國安法》只影響一少撮人,但其「蝴蝶效應」一直影響全港各個領域。早前,康文署公共圖書館將大量政治社運書籍、甚或由政治人物撰寫的非政治書籍下架,特首李家超回應指相關書籍仍可在私人書店買得到。真的嗎?剛結束的灣仔會展書展有售賣嗎?

近年,書展的自由空間明顯不斷收窄,先重溫去年的情況。去年1月,由「爆眼教師」楊子俊成立、曾參與2021年書展的「山道文化」申請參與書展,並繳交14萬元按金的支票。貿發局5月3日通知他可以參與5月6日攤位位置選擇會,但5月5日,他被告知因「技術問題」被取消揀位。除了「山道文化」之外,「有種文化出版社」和「蜂鳥出版」亦被拒參展。以往經常出版政治題材書籍的「次文化堂」則沒有申請參展。

2021年書展,「山道文化」在香港書展售賣柳俊江的《元朗黑夜》、《逆權教師》及《如水赴壑──香港歷史與意識之流》等書籍。親共團體「香港政研會」當時指責「山道」涉嫌違法。警察曾到攤位檢查書籍,表示書籍並無問題。

今年,已經幾乎沒有類似新聞,因為書展已洗太平地,出版所謂「敏感書籍」的書商已不會再嘗試參展。雖然主辦單位貿發局稱大約有100萬人次入場,較去年多約15萬人次,當中旅客佔一成,但書展無法百花齊放,只會淪為散貨場,涉及香港政治和社運的書籍直接或間接被DQ,這個活動還能自稱「香港書展」?

再者,今屆書展「名作家講座系列」有過半數講者都是中國大陸作家,所發放的訊息已經很明顯,香港書展已變成「中國香港書展」。在15位作家當中,8位來自大陸,3位來自台灣;4位來自香港。上一屆14位講者之中,3位是大陸作家,7位是香港作家,4位來自台灣和日本。

翻查灣仔會展書展的歷史,或者與「六四」有點關係。在貿發局1990年主辦首屆香港書展之前,香港的出版商會於1963年起,一直於香港大會堂舉辦書展,最初名為「圖書文具展覧會」。

1988年灣仔會展中心第一期落成,1989年11月開幕。當時有人認為會展除了作為國際會議、貿易展銷及各種展覽會議場地之外,也應該為香港的文化發展提供一個平台。於是,書展這個概念便由此產生。

港英殖民政府在1990年舉行第一屆「香港書展」,正是1989年「六四事件」引起人心恐慌的時期。書展成為了穩定民心、開拓更廣闊經濟出路的手段。時移勢易,現在灣仔會展書展的自由,或許比上世紀60年代更差。究竟還有何意義呢?將來去北部都會區舉辦,好嗎?◇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