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經濟要面對全球化,面對創新科技,面對多元的世界,面對全方位的競爭,面對急速的產業技術提升,面對快速的社會轉變,面對知識型社會,教育便成為最重要的人力發展體系。作為人力開發及一個社會智能開發的主要政策,世界教育制度的主要發展潮流就是打破固有的框框,在專精技術之外,推動一套「博雅教育」。
所謂「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就是要培養新世代的多元思維能力,強調批判思考的重要性,培養新世代辯證及靈活跳躍的思維面向,讓他們有能力跨越學科的條塊框框,促進不同環節的學術知識互相滲透,互相促進。除此之外,還要培養新世代的世界視野,鼓勵創意。
香港的教育制度,就算在回歸過渡期那個階段也隨着經濟結構的提升而加快轉變,但仍然落後於一個知識型社會的需要。當時要推動教育制度改革,除了要在體制上加快基礎建設的提升及更新之外,還要處理長期存在於社會各階層的保守傾向。殖民地教育那種高度淘汰性及造成的精英主義觀念,仍然籠罩著整個香港。很多人,包括已經置身既得利益者的決策者,很多專業人士,甚至很多基層家長,心智上一時間也未能調適過來。教育制度的改革步伐,因而未能有效率地推動香港儘快進行產業提升,反而令整個社會耽於房地產及其它投機性的經濟活動。
如果中國那個經濟改革及門戶開放局面繼續下去,香港原有的教育制度又不能推行相對應的、進一步的改革,香港的經濟體制便難以更新及提升,香港的經濟格局便有可能逐漸難於對應中國經濟發展下去的需要。
正因如此,董建華在香港主權移交之後的第一屆任期之內,便提出要改革香港的教育,要在傳統學科之間拆牆鬆綁,要鼓勵多元思維,要培養學生的創意思考及批判思維能力。當時提出的改革方案,正是要推動香港的教育從殖民地時代的短視功利取向中尋求突破。就算香港社會繼續功利,在教育上都應該具有長遠一點的功利視野。
可以說,2000年推動的教育制度改革,是香港推動博雅教育的一個重要起點,如果能夠從這個起點堅持,香港在既有條件不俗的情況下,應該是可以繼續鞏固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獨特位置,繼續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繼續成為大中華經濟體系中的窗口,可以更有效發揮前舖後廠中「前舖」的功能,為推動大中華地區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可惜的是董建華本身也是一個十分短視功利的商人,思想裏也充滿了奴化觀念。他由紈絝子弟搞到生意瀕臨失敗,要得到中共的支持才可以保住家族生意,說明了這個人的能力及個人視野都十分狹窄。圍繞着他的,要不是經常只以成功專業精英自居的所謂銀行家、就是終身都只依傍共產黨、為中共服務的土共式人物;他在殖民地政府中接手重用的,也是一些毫無原則,為了個人功名利祿而忙不迭向中共投誠取寵的技術官僚。因此,無論是當初推動教育改革的手段,以致後來面對挑戰時的回應,都缺乏堅持在正確道路上走下去的魄力。
當這一種「博雅教育」造成的多元思想及新世代的活潑懷疑精神令中共產生憂慮,感覺其在香港的管治會受到挑戰時,來自北京的共幹就要加強對香港社會的干預和政治介入,對香港教育界進步力量的攻擊就更是不遺餘力了。大部份本身都只是政治投機份子的所謂建制派人物,也乘機參與群起攻之,要全面改造這種正在逐漸產生作用的博雅教育成果。因為這樣下去,新世代就有可能質疑他們這一班既得利益份子繼續各據要津的合法性。無論這種教育制度是如何有利於香港人繼續保持其原有生活方式,保障一國兩制成功,推動香港繼續安定繁榮,都變成動輒得咎,被抹黑是教壞新世代。
教育作為香港最重要的人才培養體制,在今天這個所謂要強調「國家安全」及「培養愛國感情」的觀念宰制下,便不得不急速倒退敗壞,甚至可以說是被建制階層強力及粗暴地摧毁了。在推行所謂國民教育及國安教育之前,香港的教育制度都已經落後於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的需要了,現在的情況就更是處境堪虞了。
如果從人才及智能開發的角度來看現時教育制度的處境,可以說,這樣下去只會令香港更難在一些高端的科技領域有所突破。更壞的情況,是香港原有的制度優勢也會被掏空。
香港在殖民地建立起來的教育制度,加上主權移交後進行的教育改革,對香港的經濟發展一直產生着一定程度的正面效果,為香港的經濟發展、社會改革不斷輸送人才,維持着社會及經濟發展的動力。在科技應用、提升專業服務質素,或者在金融經濟領域及文化創意領域,香港的教育制度也為開拓新的發展火車頭穩住了基礎。
香港的人口及經濟活動有著高度的集中性,足以令香港成為很多應用科技的試驗場。加上香港的地理位置背靠中國大陸這個龐大的市場,香港其實是有條件成為創新技術及應用科技從研究、生產,過渡至應用這個階段的橋頭堡。靈活引進及運用新的知識,讓年輕世代開拓視野,讓他們有足夠的智慧去尋求突破,正是香港過去幾十年經濟急速發展,成為國際社會成員及金融中心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隨着數碼科技的廣泛應用,資訊社會的形成,要推動香港進一步突破成為一個多元而且活躍的知識型社會,才足以令香港有能力與世界大潮流同步發展,也可以為大中華經濟地區的貿易及經濟發展提供輔助。
可惜到了現在這個特區政府反其道而行,以一些政治的偽命題,令香港的教育制度倒退至半世紀之前都不如。公共圖書館及學校的閱讀室,甚至要將大量圖書下架,這不是愚民政策是甚麼。不啟發民智,還要愚民,這樣的社會還怎會有前途?怎會有突破的能力?要否定學生的創意能力,要學生只能做被動的資訊接收者,只能同意,不能批判;只能接受既定的觀點,不容許有另類的思考空間,這與殺人奪命又有何分別?就連大學都要搞到紅線處處,要搞到學生監察老師,要用政治教條凌駕一切,香港還能夠培養出甚麼人才?短短幾年之間,這種不能算是教育的所謂教育造成的種種負面影響,已經在大學及中小學逐步呈現出來了。
這些負面影響的表現方式有很多,但簡而言之,除了令大量新世代隨着父母移民海外,造成人才斷層之外,就是令留在香港的新世代難以在種種教條及紅線圍困之下發揮他們各自的潛能。於個人而言,這是一種十分殘酷的扼殺個人思想及自由意志;於社會整體而言,也無疑是自卡脖子,自殘腦袋。
這樣的社會,自己原有的人才會流失,曾經來這裏找機會的人才會離開,就算政府把擴音器的聲量調校到更大,說要吸引人才,結果吸引不到比香港人優秀的海外專才,只能吸引到一大批曾經比香港人更早便被政權淨化了腦袋及扼殺掉個人自由意志的所謂人才。看不到這些所謂高才,會如何為香港及為中國的下一步發展帶及突破及帶來動力。繼續以洗腦教育扼殺原本可以自己培養的人才,還令大量社會接班人離開香港,就算來了真的人才,又可以如何發揮其作用?◇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