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口碑轟動的《閃電俠》(The Frash),刻意重溫了兩齣《蝙蝠俠》(Batman)。添布頓(Tim Burton)執導的兩齣。

那是1989年和1992年的作品。在此之前,有沒有美國漫畫英雄電影?有。同樣DC,同樣華納,1978年《超人》(Superman)比《蝙蝠俠》來得更早。

我也在1978年出世,看《超人》,是在明珠930。不幸,電視台每次選播《超人》,總會搭上豬頭骨,即是打後三齣續集。

小朋友分析力弱,看過一次《超人第四集—決戰核能人》(Superman IV:The Quest for Peace),只會記得超人又老土又滑稽,是一個需要拿回學校跟同學仔齊齊恥笑的對象。

蝙蝠俠完全不同。印象中,蝙蝠俠就是有型,就是黑暗,就是兒童不宜。《蝙蝠俠》一出,男孩子本來愛模仿Rambo,或者未來戰士,全部轉軚。

好記得兩件事:1)死要阿媽買件蝙蝠俠戰衣給自己。當然不是面具加盔甲,只不過普普通通一件黑色T裇,印有一個大大的蝙蝠俠logo,已經自覺有型百倍。2)打Gameboy,明明只喜歡俄羅斯方塊,也買了一盒蝙蝠俠遊戲。即使,個遊戲悶到九彩,拎起個盒,也好像特別有品味。總之,蝙蝠俠就係新偶像。

三十多年過去,一直以為這兩集《蝙蝠俠》是百看不厭的傑作。不是嗎?華納之後跟添布頓意見不合,改用祖舒麥查(Joel Schumacher)拍了兩齣色彩豐富得多又輕鬆得多的續集,劣評如潮,殺死了整個系列,已經像都市傳說深入民心。

蝙蝠俠就是應該口黑面黑壓低把聲好鬼沉重嘛,搞笑的,留給Lego版本啦!翻看添布頓的兩集,居然有新體會。

首先,真心不敢說是佳作。就算不用事後孔明的角度去比較。視覺效果上,沒有意見,添布頓永遠有添布頓的美學。也不是在30年前的特技水平入面吹毛求疵。

只是,劇情實在相當粗糙,甚至可以稱得上充滿漏洞。這一項,不可能隨便說一句時代不斷進步便解釋得到。比《蝙蝠俠》早生5年的《未來戰士》(The Terminator),劇本便紥實得多,今天翻看,也不會覺得過時。

更神奇,是究竟哪一個人形容添布頓版本的《蝙蝠俠》無比黑暗?根本跟導演一直以來的風格一脈相承,充滿荒謬的硬笑料,似套卡通片,沒有跟更遠古的《蝙蝠俠》片集太過違背。華納連添布頓式黑色幽默也容不下,硬要改成BBQ式合家歡,對觀眾口味的脫節程度,無出其右。

本來,沒有問題,沒有插隻手入去的話。華納向來信奉導演至上,請得到個好導演,例如李察當納(Richard Donner),咪拍得出叫好叫座的第一集《超人》囉!炒了功臣,換上新人,咪出事囉。

但華納確實有換導演的癮,《超人》已經被玩殘過一次,也沒有吸取教訓,《蝙蝠俠》又重蹈覆轍,1997年的《蝙蝠俠與羅賓》(Batman and Robin),以為請了名氣最響的票房保證阿諾舒華辛力加(Aronold Schwarzenegger)扮演奸角,萬無一失,結果全球票房只有二億幾美金,大概只有《蝙蝠俠》的一半。

去到《閃電俠》,販賣情意結,還是要請回最有代表性的米高基頓(Michael Keaton)出山,韋基馬(Val Kilmer)與佐治古尼(George Clooney)大概都有種不願再揭起舊傷疤的尷尬,其實都幾有大巴大巴摑落老闆塊面的感覺。當然,老闆都換過好幾代了,現代老闆可能不單沒有絲毫尷尬,甚至會沾沾自喜啦!◇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