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梁小姐有10年以上的糖尿病史,長期未規律服藥控制血糖,近期因為照護生病的長輩,再加上工作忙碌,嚴重影響生活、飲食和身體,出現血壓過高、水腫的情形。

某天,梁小姐突然流鼻血超過半小時,一直無法止血,隨即前往醫院掛急診,檢查發現是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而且已經惡化為尿毒症。她因為擔心洗腎會影響工作和家庭,遲遲不願意接受洗腎。

醫護團隊擔心她不洗腎或會加劇腎功能惡化的速度,與她溝通多次,最終通過腎臟科團隊以醫病共享決策的方式,找出她在意的問題點,並提出符合她的治療方案供選擇,她就願意接受洗腎,同時破除對洗腎的錯誤印象。

血糖控制不良會傷腎

台灣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腎臟科醫師蔡宜潔表示,血糖控制不良是破壞腎臟、導致腎功能障礙的原因之一,尿毒症是末期腎臟病的俗稱,即為不可逆的腎功能受損,常見引發原因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壓未治療、反覆細菌感染和慢性發炎造成。

尿毒症的治療方式

蔡宜潔說,初期的尿毒症,在接受適當的治療之後,仍然需要注意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建議要維持規律作息、保持適量運動、攝取均衡的低蛋白飲食和足夠的熱量等;晚期的尿毒症,需要通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腎臟移植,才能減輕不適的症狀。

如何讓患者安心洗腎?

台灣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洗腎中心護理長莊明月提出,臨床上常見患者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尿毒症的治療方式,還有一些患者因為對洗腎不了解而焦慮,或是擔心無法適應洗腎而害怕。

為此,醫護團隊會說明治療方法的差異性,也會了解患者本身的想法、偏好,以及最在意的事情,再替患者設想如何兼顧生活品質,就能提高洗腎的積極性,從而能提升腎臟病的照護品質。

莊明月補充說,上述案例梁小姐在得知需要洗腎時,非常擔憂和抗拒,後來經過腎臟科團隊以醫病共享決策的方式,找出她最在意如何兼顧工作和家庭、減少來院次數,以及能出門旅遊不受限洗腎時間的限制,再結合醫師提供的充份醫療資訊之後,她了解洗腎能大幅降低進出醫院的頻率,治療時也能自由活動,腹膜透析液還可以事先送到指定的地方,所以無論是透析時間或地點的選擇都非常彈性且方便。

因此她在能兼顧工作和家庭,不影響出門旅遊,以及時間可以彈性運用的情況下,下,選定「腹膜透析治療」,而她的心情也從原本的焦慮、擔心,轉變為主動、安心接受治療。◇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