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程師學會在21日舉行的「第二屆大灣區工程師論壇」上,分別與中國工程師聯合體簽署資格互認協議,並與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及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同時,與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及廣東省岩土力學與工程學會簽訂資格互認意向書,容許中港兩地工程師可在對方地區執業。有業界人士擔心,如果資格互認是將中港兩地差異消除,將香港的工程標準同接軌,「這個方向很危險」。

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卜國明在論壇上表明,因應陸續展開的北部都會區、交椅洲人工島等基建項目,希望土木和岩土工程師能夠先行互認,以應付填海、土地開發等工程。他早前稱,學會估計本地建造業工程師短缺約3,000多人,認為精簡審批流程及擴大輸入人才,有助紓緩人手荒。

業界稱面臨人手荒 政府「搶人」包括工程界人士

建造業議會在今年2月發表的《建造業人力預測報告》顯示,除了現時已是「相當程度的短缺」(佔供應量16%至25%)的建築師和電機 / 機械工程師外,到2027年,土木工程師、營造師 / 地盤工程師、環境工程師、土力工程師、工料測量師的短缺情況,亦會惡化至相當程度的短缺。

另外,港府在16日宣布擴大「香港人才清單」,由13項專業大增51個。新清單包括土木工程、屋宇裝備、機電工程、屋宇測量、工料測量、土地測量等,相關人士持有相關學士或以上學位,並具備最少3年相關工作經驗,即符合資歷要求。

申請人在評核後,會在「一般就業政策」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中,僱主可以獲豁免市場供應測試,無需證明在本地招募困難。另外在「優秀人才入境計劃」計分時,相關人士會獲得30分的額外分數,成功申請者在來港前無需事先獲香港方面聘用,並可攜同受養人來港定居。

業界人士:兩地涉監管制度差異 若工程標準同大陸接軌「很危險」

有業界人士向本報稱,大陸工程師能夠來港工作以往都有,現時香港的大型工程建築公司,均為大陸公司,他們僱用不少來自大陸的工程師,但完成工序後,需要香港的合資格工程師簽字。

他指,推動大陸工程師的資格互認,「並非簡單個人能力的問題」,而是涉及兩地使用不同的法規、標準,「是整體的監管制度差異造成」,香港的固有標準、制度接近國際,同大陸有差異,反問「資格互認對哪方面有利?」,「如果資格互認是將差異消除,等於將香港的工程標準同內地(大陸)接軌,這個方向很危險」。

工程資格互認2003年起簽訂 涵蓋6專業 歷年逾千五大陸人取得香港專業資格

港府2002年5月與大陸的前國家建設部(現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簽訂合作意向書,內容包括共同努力推動建築及有關工程的專業資格互認。

政府稱,不時諮詢香港5個相關專業學會,即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香港園境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及香港測量師學會,並向國大陸的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反映學會的意見。至今已經有6個專業達成互認協議,包括產業測量師、建築師、結構工程師、規劃師、工料測量師以及建築測量師。上述工種的協議,是在2003至2006年間簽訂。

透過互認協議下的安排,兩地先後共有3,194名有關專業人員,成功取得對方的專業資格。當中來自大陸、通過互認取得相關專業資格的人數有1,564人,當中以工料測量師佔最多,達496人;至於香港通過互認取得大陸相關專業資格的,有1,630人,當中以建築師佔最多,有412人。

2017年6月28日,在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框架下簽訂的《經濟技術合作協議》,承諾兩地繼續探討有關專業人員資格相認的事宜。發展局網頁稱,該局會與大陸磋商,希望能夠延續已經簽訂的互認協議,及就其他未達成互認協議的專業,例如大陸監理工程師與香港相關專業,岩土工程師、電機工程師、屋宇裝備工程師等,開始討論互認工作。

但是上述業界人士表示,香港有自己獨特的標準,例如電力系統,大陸工程師到港後要重新學過,「沒有那麼簡單做到資格互認」。@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