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與泰國瑪希敦大學及三美泰吞武里醫院合作研究,利用血清樣本發現11種與蝦敏感相關的致敏原,相信有助提高食物敏感診斷的精準度。
中大和瑪希敦大學及三美泰吞武里醫院分別在香港和泰國兩地招募85名在5年內曾最少兩次食用蝦之後出現即時過敏反應的人士。團隊提取大虎蝦的蝦類蛋白,讓參加者進行血清過敏反應測試,成功確認11種與蝦敏感相關的致敏原,當中包括一種名為「肝糖磷解酶」的新致敏原。
團隊又發現,即使是同一種蝦,在香港和泰國流行的主要蝦致敏原存在差異,可能與不同地區的飲食習慣及環境有關,這項發現將有助推動食物敏感精準診斷。
中大醫學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兒科教授梁廷勳表示,今次研究提供了全面而重要的蝦致敏原資訊,將有助建立一大精準的蝦敏感診斷方法,同時為不同地域的蝦敏感患者管理帶來啟示。@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