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當局宣稱中國經濟正在走向復甦,但是中共央行最近卻突然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那麼,中共央行為何突然降準?中國經濟復甦的勢頭到底如何?又為甚麼說,中國的經濟復甦難以持續呢?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些內容。

中國降準不足以支持經濟復甦

中共央行17日宣布,將在3月27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包括已經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這是中共央行自去年12月初降準之後,再次降準0.25個百分點。在本次調整之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大約為7.6%。

中共央行表示,此次降準旨在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搞大水漫灌。經濟學家估計,降準可釋放大約5,000億元人民幣用於信貸投放。

之前,中共央行行長易綱,曾在本月初的一場記者會上表示過,「目前實際利率水平比較合適,降準提供長期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仍是有效方式」,這是在暗示繼續減息的概率很小,但降準仍有空間。

但是,沒有人預料到,央行就在此時突然降準了。《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中國降準釋放流動性,是經濟學家普遍沒有預料到的,這顯示出中共當局對經濟復甦持謹慎態度。

那麼,中國經濟目前的復甦勢頭如何呢?

從數據看,中國經濟活動在1~2月出現了反彈。為了避免新年假期對數據造成扭曲,中共國家統計局將1月和2月的主要經濟指標合併公布。

從工業生產來看,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比2022年12月份加快1.1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4.9%。

從消費來看,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5%,而2022年12月份,是同比下降1.8%,兩年平均增長5.1%。

從投資來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5%,比2022年全年加快0.4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8.8%。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9.0%,製造業投資增長8.1%,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5.7%。

從這些數據來看,雖然經濟活動確實有所改善,但卻存在明顯的結構性問題。

例如,基建和製造業投資,依舊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但是汽車消費走弱,地產行業修復不均衡,外需回落,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回落至0.8%,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也比去年提高了0.1個百分點。

就像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分析的,1~2月的經濟活動反彈,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存在低基數效應;第二,防疫優化疊加節日效應,此前被積壓的需求集中釋放,居民出行和消費存在一定的爆發性增長;第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合力,疊加地方政府「拚經濟」的意願強烈,基建等重大項目投資靠前發力,對經濟修復起到明顯助力。

換句話說,中國的經濟修復並不穩固,消費和投資的需求都很疲弱。這一點從2月份的金融數據中也可以得到印證。

中共央行3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金融數據全面回落。其中,人民幣貸款增加1.81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加3.16萬億元,和上月相比,分別暴跌了63%和47%。

信貸結構仍然延續了企業強、居民弱的格局。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81萬億元,但主要是企業部門的貸款,佔比達到89%。

其次,實體經濟的需求並不旺盛。2月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1.1萬億元,從1月份的75%佔比,降到了68%。相比之下,2月企業新增存款規模,大幅反彈到1.3萬億元,同比多增1.2萬億元。

第三,居民的投資和消費意願不足,2月份住戶部門存款,增加將近8,000億元,而貸款只增加了2,000多億元。

雖然2月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2.9%,增速創下7年來新高。但是,M1增速走低、M1與M2剪刀差擴大,說明企業實際投資需求較弱,資金的活化程度依然較低。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從歷史上看,M2與名義GDP增速差超過6%的時候,通常是貨幣政策刺激力度大的階段。雖然在2020年和2022年,M2與名義GDP增速差,也超過6%,但是效果似乎並不理想,貨幣「空轉」現象明顯。

以前,中國拉動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房地產和出口。但可以看到,目前房地產行業仍然處於低迷狀態,出口也在持續走弱。以美元計,中國1~2月的出口、進口同比各降6.8%和10.2%,已經是連續4個月錄得負增長。

《華爾街日報》3月2日報道,來自中國港口的航運明顯放緩,空集裝箱堆積。中國1~2月的出口、進口同比各降6.8%和10.2%,已經是連續4個月錄得負增長。圖為上海洋山深水港。 (Shen Chunchen/VCG via Getty Images)
《華爾街日報》3月2日報道,來自中國港口的航運明顯放緩,空集裝箱堆積。中國1~2月的出口、進口同比各降6.8%和10.2%,已經是連續4個月錄得負增長。圖為上海洋山深水港。 (Shen Chunchen/VCG via Getty Images)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共央行突然降準,顯然是要提振消費和投資,因為居民和企業的信貸需求依然疲弱。

但分析普遍認為,央行降準並不足以支持經濟復甦。因為中國目前存在的問題,並不是資金流動性不足的問題,而是投資信心不足、消費信心不足的問題。

投資信心不足,這一點,從中共統計局自己發布的數據中,也看得很清楚:2月固定資產投資中,國有控股投資,同比增長10.5%;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僅增長了0.8%。此外,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5.1%;外商投資企業,下降1.2%。

另一點,消費信心不足,從數據中也看得很清楚。雖然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5%,但增速較快的是餐飲類、糧油食品類、中西藥品類,以及石油及製品類、煙酒類和飲料類。

也就是說,1~2月的消費增長,主要是因為中共放開了疫情管控,又恰好趕上了中國新年,以及油價上升,才刺激了民眾的消費。

但是,家庭耐用品的銷售則非常不景氣,比如:汽車類消費,同比下降9.4%; 通訊器材類消費,下降8.2%;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1.9%;建築及裝潢材料類,下降0.9%。

這說明,中國的消費增長缺乏長期動力。尤其是現在,經濟下滑,民眾收入下降、甚至找不到工作,拿甚麼來消費呢?

青年失業率再上升

此外,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6%,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顯示失業率再次小幅上升。其中,年輕人的失業率上升更為明顯。16到24歲人群的失業率,上升了將近1個百分點,達到18.1%,只是略低於2022年夏天觸及的紀錄高點。

中國16到24歲人群的失業率,達到18.1%。圖為中國某大學的畢業典禮示意圖。(Wang He/Getty Images)
中國16到24歲人群的失業率,達到18.1%。圖為中國某大學的畢業典禮示意圖。(Wang He/Getty Images)

中共人社部官員表示,2023年需要在國內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是1,662萬人,規模創下了近年新高;2023年中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1,158萬人,也會再創歷史新高。

但在2013年,中共前總理李克強就說過,保經濟增長的實質是保就業,中共人力和社會保障部門測算後認為,要保證新增就業1,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左右,中國就需要7.2%的經濟增長。

但是,在剛剛結束的中共兩會上,中共確定的今年GDP的目標增速為5%,是近30年來的最低。那麼,按照李克強的說法來看,就肯定保證不了充份就業。

事實上,中國的就業形勢確實非常嚴峻,可以說是「哀鴻遍野」。據大陸財新網報道,去年的秋季校園招聘幾乎腰斬,不少企業甚至放棄校園招聘活動;還有企業招聘1,000個職位,報名人數竟然高達10萬人。

大家知道,在中共當局的監管重拳下,教培業、房地產業、互聯網公司等上百萬的就業機會蒸發了,加之中美貿易戰,企業工廠外移,製造業和科技業也面臨困境,讓青年失業率狂飆。

不只是求職搶破頭,就業焦慮的情緒也瀰漫在中國職場。

中國最大的招聘公司「智聯招聘」2月16日公布的一項針對大約5萬名在職人員的調查顯示,47.3%的受訪者擔心今年可能會失業,去年這個數字是39.8%。另外,大約60%的人認為,「不確定的經濟環境,是影響他們信心的主要因素」,也高於去年的48.4%。

因為失業率高,工作難找,中國年輕人近來還興起「孔乙己文學」。甚麼意思呢?就是一些年輕人把自己比做魯迅筆下窮酸潦倒但又放不下讀書人身段的孔乙己,自嘲自己從所謂的「天之驕子」降格成了「就業困難群體」,比如,有人說「如果我沒上過大學,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當服務員,可是我上了大學拉不下臉 」。

因為年輕人求職難,甚至一種叫作「全職兒女」的新型職業也開始流行。

中共央視網近期就報道說,最近3年,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就業情況受到衝擊,找一份專業匹配且待遇尚可的工作越來越困難,於是,一些高校畢業生就全職在家照顧父母,由父母發工資。

3月17日,中國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發布的針對應屆畢業生的調查報告顯示,13.3%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是父母的「全職兒女」。不少全職兒女也在網上說,每天給父母買菜、做飯、做家務,然後問父母要一點錢用。

不過,有點嘲諷的是,中共新任總理李強前幾天還在說,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經超過2.4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年,「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

但是,當這些「人才」都找不到工作,蹲在家裏當「全職兒女」時,中國經濟怎麼會有強勁的發展動力呢?◇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