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去,社區隔離設施全數關閉,卻仍然成為親共人士的表忠平台。工聯會以一項調查顯示,多數受訪青年支持將隔離設施改建成青年宿舍,進一步建議將「啟德方艙」改建為青年宿舍後,設「中央援港主題展覽館」,感受中央政府高度重視香港人,增加青年國家認同感云云。

類似的「感謝中央援港」論調,在疫情開始後屢見不鮮,除之前高官多番感謝中央醫療援港,例如派出醫療人員、建設方艙設施等,亦有進而發揮到同大陸的「人才交流」。學者鍾劍華分析,此種論調長遠或降低港人自力更生的意識,使香港失去動力。

工聯會與新青年論壇15日公布市民對簡約公屋和青年宿舍的意見調查,稱近八成18至29歲的受訪青年,支持改建社區隔離設施為青年宿舍。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稱啟德社區隔離設施「規模大,位置不錯」,可以改建為青年宿舍,更揚言一旦成事,希望「做多一樣東西」,建設「中央援港主題展覽館」,顯出香港疫情期間「中央支援很重要」。

建議青年宿舍 融入國情教育元素 「譬如在廚房有幅畫」

被問到政府曾經提及,部份社區隔離設施未必適合長期使用,有無考慮過「中央援港主題展覽館」建好後一旦要拆除的問題。工聯會社區幹事李嘉恆未有正面回應,只是稱中央援港社區隔離設施是「國情教育的材料」,增加青年國家認同感,亦相信政府如果認為國情教育展覽值得長遠保留,亦會在其它地方設展。

新青年論壇幹事鄧詠駿更指,相關元素可以融入在青年宿舍中,在「生活細微的地方顯示出就更高超」,「譬如在廚房有幅畫,有些用具(展示)」,會比「硬綁綁」在特定地方展示好。

大陸援港建社區 隔離設施多丟空

大陸政府在2022年香港爆發第五波疫情後,4個月內在香港建設8個社區隔離設施。另外更在落馬洲河套地區建設「中央援港應急醫院和落馬洲方艙設施」。但是「集誌社」上月報道指,落馬洲的隔離設施從未啟用,其餘8個社區隔離設施,除竹篙灣外,7個只使用49至102日後便轉為備用狀態,空置時間多過使用時間。

感謝大陸援港成政府日常

第五波疫情期間,政府防疫頻臨崩潰,終要大陸「外援」。查政府新聞處發出的稿件,去年「感謝大陸」、「感謝中央」的關鍵字屢屢出現,例如去年2月19日時任特首林鄭月娥「感謝中央支援源源不絕助港抗疫」,指大陸派出檢測技術人員、流動檢測車、流行病學專家、核酸檢測人員等來港。

去年2月26日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感謝中央支援抗疫及捐贈抗疫物資」,包括「金花清感顆粒」和快速檢測包;3月4日,林鄭月娥感謝大陸專家組「考察和指導特區抗疫工作」;兩日後「特區政府衷心感謝大陸各方支援香港抗疫和捐贈的誠意」;4月30日「食物及衛生局局長感謝大陸調遣來港支援的專業屠宰人員」,補充疫情嚴峻期間上水屠房的人手。

及至去年12月,香港「特事特辦」,首次同大陸政府合作引入大陸器官輸入香港作移植用途,予急性心衰竭的香港女嬰芷希時,政府發稿「特區政府感謝中央政府及大陸相關單位協力助港成功拯救女嬰生命」。不過事件引來社會擔憂先例一開,日後香港的器官移植,是否會同器官販賣惡名昭彰的中國大陸互通。

「感謝」提升到 「人才交流」

在親共團體倡議的「中央援港主題展覽館」未成事之際,醫院管理局早已在自家大樓內表忠。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去年底曾發表網誌,稱醫管局大樓的大堂最近增添一件展品——一件簽滿大陸援港醫療隊成員的「大白」保護衣。范鴻齡借此發揮,撰文指中港齊心抗疫合作,為日後加強合作奠定穩固基礎,例如「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引入大灣區醫生、護士及放射技師來港「交流」。

醫院管理局去年底在大堂展示一件簽滿大陸援港醫療隊成員的「大白」保護衣。資料圖片。(醫管局網頁)
醫院管理局去年底在大堂展示一件簽滿大陸援港醫療隊成員的「大白」保護衣。資料圖片。(醫管局網頁)

鍾劍華: 香港或失去人心與動力

社會政策及公共行政學者鍾劍華指,「感謝中央援港」是追求政治正確,「擦北京鞋」,建制中人、高官,「個個都會這樣做,做到無蝕底」。他不排除此為「北京定下的調子」,長遠是希望令香港人的心態調整,「慢慢放下主體意識,建立一種事事要靠阿爺的認知」。

他續道,難言要多長時間才產生到「期望的效果」,不過一旦產生到,有可能會令香港人自力更生、自主有為的意識下降,「香港的發展資產,即人心與動力,就會失去」。◇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