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中美緊張關係加劇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於本周末訪問北京。雖然此行是中美元首去年為緩解雙邊關係定下的高層訪問,且布林肯可能和習近平會面,但專家們認為,布林肯訪華不會給中美關係帶來突破。

中美雙方都沒有正式宣布布林肯訪華的具體時間,但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周二(1月31日)提到,布林肯將於2月5日到6日訪華。這是去年11月在印尼峇里島習拜會上敲定的高層訪問事項,也是自去年12月北京取消清零政策以來美國高級官員的首次訪問。

美方一直認為要為中美關係設置「護欄」,中方在內憂外患之際,也希望緩和與美國的緊張關係。但專家們對兩國關係能否恢復正常表示疑慮,認為此次訪問不會給中美關係帶來突破,2023年雙邊關係好轉的可能性也不大。

布林肯將在北京和習近平會面?

布林肯將成為自2018年以來第一位訪問北京的美國最高級別外交官。

幾位熟悉布林肯訪華計劃的人士對《金融時報》表示,布林肯將在周日開始的為期兩天訪問期間和習近平會面。

「如果習近平主席決定與國務卿布林肯會面,這將是中國(中共)領導人最近發出的一系列信號中的又一個信號,表明希望改變中美關係的基調,即使不是實質的改變。」喬治布殊(George W Bush)總統期間白宮亞洲事務高級顧問丹尼斯‧懷爾德(Dennis Wilder)對《金融時報》說。

懷爾德說:「習主席自其災難性清零政策結束以來,顯然正在進行誘惑力攻勢,部份目的是說服美國企業不要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出去。」

預計布林肯還將會見最近接替楊潔篪的中共最高外交官員王毅,他還將會見前中共駐美國大使、現任外交部長秦剛。

「我們不應該期待任何突破」

但布林肯訪問北京之際,中美兩國關係仍處於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最糟糕的狀態。兩國在一系列問題上存在分歧,包括中共在台灣附近的侵略性軍事活動、拒絕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其迅速擴大的核武庫等。

美國正在推進一項限制中共獲取敏感半導體技術的運動,又聯合日本和荷蘭限制先進晶片製造設備的對華銷售。北京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做出實質性反擊,但表現出願意違反西方對購買伊朗石油的制裁,且中企因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也被美國制裁。據美國官員稱,儘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但北京仍加深了與俄羅斯的經濟聯繫。

美國和印度本周也推出幾項雄心勃勃的技術合作來對抗中共。

「兩國都沒有表示他們準備妥協。」前美國國防部負責中國、台灣和蒙古事務辦公室主任唐安竹(Drew Thompson)對彭博社說。

周一,美國前資深外交官和貿易談判代表、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主席溫迪‧卡特勒(Wendy Cutler)在彭博電視的「Balance of Power With David Westin」節目中表示,中美可能同意允許簽證持有人停留更長時間,並增加兩國之間的航班數量。

「這是一段旅程」,卡特勒說,「我們不應該期待任何突破。」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研究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在該中心1月30日舉辦的一場媒體活動中表示,不應對此次訪問的任何「重大突破」抱有「太多期望」。

白明說,布林肯的訪問主要是為了「重建關係的基礎,並制定一些程序和機制來應對緊張局勢」。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教授約瑟夫‧格雷戈里‧馬奧尼(Josef Gregory Mahoney)對彭博社說:「也許這更像是法院強制下,與前配偶的會面。」

習近平「正在多個不同戰線上救火」

北京比美國更需要緩和中美關係。北京希望刺激萎靡不振的經濟增長並擺脫COVID-19大流行病的困擾,且希望至少看起來兩國關係正在重回正軌。

「外交政策」刊文寫道,中共領導層希望中美關係避免進一步動盪,不僅是出於地緣政治原因,也是出於國內原因。去年中國經濟和政治不穩定讓北京處於不利地位,北京可能比以前更加需要規避風險。正因如此,中共官員們對口頭上更具侵略性的外交官施加了限制,將戰狼(趙立堅)從重要職位上撤職。

至於北京與布林肯討論的「動機」,CSIS高級顧問斯科特‧甘迺迪(Scott Kennedy)表示,中共嚴格清零政策發生極端轉變後經濟疲弱,這是習近平努力穩定中美關係的「動力」。

白明表示,習近平「目前正在多個不同戰線上救火」,有人懷疑中共政府在撲滅「其中一些火」後,是否會恢復原樣和進行更加囂張的戰狼外交。

中美分歧大 預期雙邊關係在2023年不會有好轉

共和黨人贏得美國眾議院控制權後的首批行動之一是成立一個委員會,其唯一職責是應對中共構成的日益嚴重威脅。即使布林肯的訪問緩和了中美之間的言辭,預計雙方都不會改變其對加劇中美緊張關係的、任何根本分歧的立場。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助理教授邁克爾‧戴維森(Michael Davidson)表示,雖然一些人預計由於中美兩國乾旱和洪水的增加,氣候變化合作會取得進展,但中美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做法截然不同。

「美方一直將氣候變化視為一個孤島,一個可以繼續合作的領域,即使其它雙邊關係變得越來越有爭議。」曾擔任中美氣候政策協調員的戴維森說。

與此同時,北京將氣候談判視為「更全面的關係」,他說,「因此,中國人不認為這是一個可以與其它關係隔離開來的領域,這是對雙邊關係的根本不同看法。」

「在某種程度上,緊張局勢有所緩和,我認為這是戰術上的和近期的,主要反映了中方有大量自己的問題需要處理。」美國前外交官、奧巴馬政府時期擔任白宮亞洲事務顧問、現為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的瑞安‧哈斯(Ryan Hass)對彭博社說。

曾在克林頓政府擔任總統特別助理兼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局資深主任的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對美國之音說,他並不預期中美關係在2023年會有所好轉。

「我不認為我們的關係會變得更好。」他說,「我個人沒有看到中國(中共)在對待其它國家和(中美)雙方共同關心議題上出現變化,能使我感到今年除了一些有益的會晤和一些軟化的言辭之外還能有甚麼別的,我認為在美方亦是如此。」#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