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在歐洲文化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十世紀商業大廈興起之前,教堂是世界上最高、最宏偉的建築。不同風格的教堂往往是城市最亮麗的風景線。高聳的尖頂象徵神的主宰,其華美的外部與內部裝潢則顯示出人對神的虔誠與崇敬。一座座教堂,可說是多方面解析歐洲歷史的生動教材。

冬遊德國,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令人印象深刻。

柏林大教堂始建於1895年,落成於1905年。這座基督教新教教堂採用文藝復興和巴洛克風格設計,三個綠色大圓頂莊重豐潤,是柏林的地標性建築之一。教堂內外的銅像、壁畫和浮雕等裝飾都表達了對神的敬仰。大教堂曾在二戰中遭毀壞,修復維護工作持續至今。

去年12月26日,我在網上購票後,來到教堂,排隊入內。當天的參觀時間限定一小時,我選的是中午12點到1點。工作人員檢票後,把遊客們帶到主祈禱堂(布道堂)。

時值聖誕節次日,一個特別儀式即將在正午舉行。工作人員請遊客們落坐觀禮,不要自行走動。一位女牧師用英語致詞,然後用德語主持儀式,大意是紀念耶穌誕生。耶穌的事跡是神對人的拯救與奉獻。牧師的講話分成幾段,中間穿插管風琴演奏。

這是我首次在教堂內聆聽管風琴向神獻禮,深感其恢宏莊嚴。樂音洪亮飽滿,有一種通透的高昂,彷彿把人包裹在內。座中觀者不時抬頭仰望大廳高高的穹頂,或環顧四周的雕像,全都保持肅穆靜默。堂內中央有一塊牌匾,上面寫著「與神同在」,兩旁由天使守護。

柏林大教堂主祈禱堂內的紹爾管風琴。(唐笛提供)
柏林大教堂主祈禱堂內的紹爾管風琴。(唐笛提供)

儀式過後,我們連續攀登兩百六十多級台階,到達教堂的塔樓圓頂,俯瞰柏林市景。若是春秋登臨,景色肯定更加怡人。

網上介紹顯示,柏林大教堂除了定期舉行宗教儀式外,也是音樂會等活動的場所。教堂前的花園和噴水池也吸引著當地民眾。教堂內的管風琴由威廉‧紹爾(Wilhelm Sauer)製造,與教堂同時造成,是當時德國最大的管風琴,有7,269根音管和113個音栓,四個鍵盤及踏板。1993年,主祈禱堂經過九年修復後向公眾開放,開放典禮由時任聯邦總理科爾主持,通過電視向全國直播。

德國政府投資修復柏林大教堂,顯然是出於對傳統的維護。人對於神的崇敬造就了教堂的神秘與神聖感,這種感覺會帶動內心的反省和謙恭。由此可見,虔誠的信仰有助於道德的維繫和提升。

走在柏林街頭,你會清楚地感到:這是一個努力保護歷史的城市,她沒有忘記過去。#

柏林大教堂內的主祈禱堂。堂內中央有一塊牌匾,上面寫著「與神同在」,兩旁由天使守護。(唐笛提供)
柏林大教堂內的主祈禱堂。堂內中央有一塊牌匾,上面寫著「與神同在」,兩旁由天使守護。(唐笛提供)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