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減低因九龍副水塘溢流而導致西九龍一帶水浸的風險,渠務署早年推行「水塘間轉運隧道計劃」,興建—條由九龍副水塘至下城門水塘的輸水隧道,項目於去年10月完工,今日(6日)舉行落成典禮。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劉俊傑致辭時表示,隧道由渠務署推展,落成後將交由水務署操作及維修,充分展示部門間的協作;計劃亦達致「防洪‧惜水」的雙重目標,更榮獲「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香港成就獎2022」的優異表現獎,對工程團隊努力作出肯定。
現時深水埗、長沙灣和荔枝角的防洪設施建於40多年前,未能符合近年所需的防洪標準。署方繼2012年建成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後,於2019年2月展開轉運隧道工程,共斥資12.22億元。新建的2.8公里長、直徑3米的隧道可將水流轉運至下城門水塘,騰出九龍副水塘約35萬立方米的蓄洪空間,即約150個標準泳池的容量,以改善下游地區的防洪能力之餘亦能惜水。
渠務署表示,隧道設計的水流量為每秒約34立方米,流速為每秒約6米,斜率為0.67%。九龍副水塘有約80萬立方米容量,當儲水量超過45萬立方米,進水口的智能水閘便會開閘讓水流進輸水隧道。由於輸水隧道位處獨特地形,施工地點需在下城門水塘向九龍副水塘推進。工程利用由德國設計的隧道鑽挖機,同時鑽挖及利用機械臂,安裝過萬件預製件於隧道管壁。
署方提到,工程面對噪音及水質兩大挑戰,例如施工期間會製造聲浪,而隧道亦會出現震動,故選擇鑽挖機取代炸藥來挖掘隧道,從而減低聲浪。工程於水塘進行時或污染水質,故先加設雙層隔沙帳幕圍繞工程範圍,再在隔沙帳幕內興建臨時圍堰圍封施工位置,及每周檢驗水質三次。工程期間並沒有影響水塘水質。@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