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癌症新症10年增30%,即每4位男性或每5位女性便有1人患癌。癌症患者因病情及治療出現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如:疼痛、疲勞、精神錯亂/記憶衰退、胃口差等,照顧他們較其他病患者更繁重,而疫情3年更是令照顧者情緒更緊繃。香港防癌會的調查顯示,第五波疫情高峰期照顧者的焦慮指數上升34%,即使疫情放緩,焦慮指數仍較疫情前高17%,有近六成人抑鬱。香港防癌會呼籲照顧者要適時尋求支援,切勿「死頂」。
為了解癌患照顧者的壓力,香港防癌會於今年9月26日至10月25日進行「抗疫千日:患癌照顧者調查」,訪問了256名癌患照顧者,癌患照顧者近78%為女性,普遍為中年(40-59歲比率達60%),53%照顧者為在職人士,他們同時還要照顧子女(42%)和父母(37%)。
照顧者焦慮指數較疫情前高17%
調查顯示,67%受訪者表示經常與癌症患者困在家中,38%覺得自己失去人生,近59%當上照顧者後感到抑鬱,更有11%想過甚至試過自殺。55%受訪者過去3個月感心靈疲累,52%受訪者感身體疲累。今年第五波疫情高峰期照顧者的焦慮指數攀升34%,即使早前疫情緩和後(5月至8月中)焦慮指數仍較疫情前高17%。
調查發現,有七成受訪者表示「害怕防疫措施做得不足,令癌患者受感染」,54%受訪者表示怕為癌患者做錯決定,例如應否送院等。81%受訪者擔心因需進出醫院或診所,而受感染機會會較他人高。82%受訪者認為疫情一日未終結,壓力一直存在。癌患者因病情及治療,免疫力會較一般人弱,由此可見照顧者的壓力來源均是來自疫情對癌患者的威脅。
有57%照顧者感到照顧工作沒有意義。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廖敬賢醫生表示,本港癌患照顧者壓力甚高,不少照顧者或對於患者可能最終死亡,或被患者或親友投訴照顧不足,感到「犧牲」沒有意義。有時患者透過憤怒表達對癌症和死亡的恐懼,令最親的人無意中成為發洩對象。他建議照顧者多了解患者的情緒及解釋自己的難處。
廖敬賢坦言,照顧癌患者是一項新的工作,需要不停接收資訊及學習技巧,冀照顧者不必太執著,不用把所有事「攬上身」,更應適時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另外,患者的家人或親友在未了解照顧者的難處下便投訴照顧者照顧不足,會增添照顧者的壓力。廖敬賢建議家人或親友應分擔工作,令照顧者有喘息的空間。也許照顧者未能改變癌患者最終的結局,但在患者最辛苦時提供適切的幫助及陪伴,已是極大的支持。
香港防癌會出版了「走過驚濤駭浪」照顧者全面手冊,提供中西醫學、情緒管理、尋找支援和財務安排等資訊。防癌會亦推出照顧者工作坊,內容包括情緒管理、營養、扶抱技巧等,並提醒照顧者不要「死頂」、要有足夠休息、維持自己正常的日程以及不必過分苛責自己,盡力便好。
廖敬賢最後鼓勵照顧者「癌症患者重要,但在旁照顧的你同樣重要」,希望照顧者明白其工作對患者極有意義。疫情常態下,只要做好防疫措施,便不必過分憂慮。希望政府增撥資源支援照顧者。@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