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挽救搖搖欲墜的房地產行業,中共近期密集出台政策,祭出房企信貸、債券、股權融資一系列寬鬆政策,但樓市交易持續低迷。專家分析,近期中國經濟情況太糟,外資、有錢人資金出逃,老百姓手中沒錢,樓市短時間恐難反轉。

中共資金面祭寬鬆政策 意在化險

中共央行在8月份拋出救市藍圖,並且推出第一項政策,包括減息、降準、逆回購,並下發文件,促使金融機構向房地產市場「放水」。

第二項政策,11月中共央行與銀保監會推出「金融16條」,支持對民營房企發債融資。據中國交易商協會預估,將支持2,500億元(人民幣,以下同)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截至11月底,包括六大行在內的11家銀行已與28家房企簽署協議,涉及意向性授信金額超22,950億元。

第三項政策,中共證監會於11月28日宣布,准許A股及港股上市房企再融資,恢復併購重組,據大陸媒體報道,截至12月2日晚,包括萬科、福星股份、世茂股份等近十家上市房企拋出定向增發計劃。

據《南方日報》報道,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表示,這是自2010年當局暫停批准房企上市、再融資和重大資產重組政策以來,重新開啟閘門。他認為,這次政策調整的核心在於修復房企資產負債表,化解房屋存量風險,募集的資金並不支持拍地、開發新樓及新的擴張。

房企融資迎拐點?或帶來新風險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un Huang)12月6日告訴大紀元,在當局推出的三項政策中,開放股權融資對行業來說影響較大,「政府已經有十年多的時間,不鼓勵房地產企業進行上市融資,如今重新鼓勵上市,這是很大的改變。股權融資的好處是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信貸和債券最終還是要還錢。」

黃大衛認為,多家上市房企因為獲得資金支持,連日來,股票觸底反彈。但是這項政策也有副作用,主要在於中國證券市場一向受到外界詬病,在監管混亂的情況下,部份房企可能藉助併購、不實的財務報表,將風險轉移,相當於將目前房地產市場的風險,轉移到了證券市場。

浙商證券告訴《南方日報》,對房企而言,定向增發比債權融資更能直接使企業受益,因為房企可以在不增加負債的情況下獲得資金支持,但定增是否能夠順利發行,要依據企業性質、財務安全和具體定增用途而定。

地產經濟學家鄧浩志認為,當局雖然允許上市房企再融資,但審批要求、時間長短、融資規模限制等問題尚不確定,還需觀察。意味著上市房企公告的相關融資方案能否落實,尚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景氣下滑 民眾預期悲觀 縮手買樓

根據研究機構克而瑞發布銷售數據顯示,11月中國百強房企單月銷售操盤金額較上月微降0.3%,年減25.5%,下降幅度與前兩個月基本持平。此外,市場層面仍維持低迷,中國重點30城的成交面積較上月下降14%,創半年來單月新低,年跌幅再擴至30%。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12月6日告訴大紀元,中國大陸整體房地產在下滑的態勢下,官方出台多項利多政策,信貸、債權、股權三箭齊發,無疑讓房企融資、取得資金更方便,房企獲得資金得以續命,有機會把先前的案子完成。但是後續只要中國房地產需求還是持續不振,中小企業面臨的壓力並沒有減少。

黃世聰分析,中國大陸房地產問題在於樓價過高,樓價所得比非常高。過去經濟增長快速時,民眾對未來的景氣看好,願意支付比較高的價格買樓。但現在經濟不好,民眾在消費上趨向於保守、甚至縮手,加上習近平推行國進民退、共同富裕,打壓高資產人士,買樓可能還會淪為箭靶,都導致需求減少。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認為,房企雖然改善了資金情況,但關鍵是老百姓手上有沒有錢去買樓?中美貿易戰,中國對外關係緊張,產業外移,疫情清零政策下,導致整體經濟發展很不樂觀。「老百姓收入下降,儲蓄下降,沒有錢去實現購房意願,整體成交量還會下降。預估在2023年第一季度之前,成交量都不會理想。」

黃世聰表示,總體經濟面臨的問題,如果沒辦法解決,所謂資金面的政策利多,只會帶來短暫的效應,「就好像打了一劑強心針,反彈了一下,最後可能又恢復原狀。」#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