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的神經科學家於果蠅腦中,發現一種可促進關聯記憶形成的嶄新神經結構,又發現多巴胺於關聯記憶的作用。有關發現將有助醫學界更深入了解腦部疾病如何損害記憶,對未來研發腦部疾病的治療具重要影響。
於哺乳類動物大腦中,海馬體對記憶非常重要,而果蠅腦中有一種為「蘑菇體」的結構,與海馬體有類似功能,但它在細胞的組成和組織方面則較簡單。中大團隊於蘑菇體內發現可驅動記憶形成的新神經結構。
研究指,果蠅很容易學會把中性氣味與電擊的經驗聯繫,從而迴避該氣味。而研究團隊則以難度極高的神經記錄與神經成像技術,於果蠅微小腦部中的蘑菇體神經元輸入部份發現新的「神經可塑性」,意即果蠅透過經驗學習而出現的神經結構改變,而神經可塑性則取決於氣味和電擊的順序和出現時間。團隊又以不同基因的果蠅模型,證明這種神經結構是形成記憶的關鍵。
另外,研究團隊亦發現多巴胺和受體於神經中的作用,他們發現關聯記憶形成所必需的「神經可塑性」,是一組神經元透過釋放多巴胺,以激活果蠅蘑菇體內特定多巴胺受體亞型而成。此機制對腦部造成明顯的刺激,並把記憶編碼過程結合,驅動關聯記憶,令動物為某種感官刺激賦予「意義」,從而影響牠們的行為。由於多巴胺缺乏是許多神經退化疾病的特徵,研究結果提供基礎以理解這些疾病如何引致記憶問題。
是次研究由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柯亞及教授容永豪領導,研究團隊成員亦包括喬景達先生、楊聖璽先生及耿紅岩博士。研究結果最近已在著名科學雜誌《當代生物學》發表。
柯亞指,研究結果有助更深入了解動物大腦如何形成記憶,亦有助啟發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人員設計學習能力更快及更佳的人工神經網絡。容永豪則表示,研究對未來研發阿茲海默症等腦部疾病的有效治療策略具重要作用。@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