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重建局早前公佈九龍城衙前圍道/賈炳達道重建項目將首度以「融合策略」模式推動。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10日)發表網誌稱,在宣佈啟動項目不久後「令商戶十分惶恐和擔憂」,擔心要在短時間內遷走,需經局方派員落區解釋。他又明白鮮貨商舖希望重建期間可以繼續經營,局方研究附近可以用作臨時過渡期安排的地點,供有意留在原區的商戶集中經營。
市建局於5月底公佈九龍城區「衙前圍道/賈炳達道重建項目」(KC-017項目),屆時將首度以「融合策略」模式推動市區更新工作,透過將重建項目與「小區復修模式」融合,整體提升舊區已建設環境和地區面貌、道路網絡以及公共設施水平,讓小區復修樓宇居住的單位業主,亦可以享受重建項目帶來的社區裨益。區內早前亦已經推展沙浦道項目。
韋志成於網誌表示,九龍城區是個街舖林立、具有不少地區特色店舖與食肆的社區,在策劃項目時,已將保留地區特色、協助店舖經營者調遷及回遷等問題提升到規劃層面,令項目的整體設計能夠配合。他表示,局方過往在規劃細節時,一貫以「蛋糕式」多層商場設計,但今次改為臨街式小舖設計,增加地舖數量,提供綠化行人步道,並在兩旁設置臨街商舖,方便市民「行街」,帶動區內經濟之餘,同時保留當區小街小舖氛圍,以及潮泰飲食文化形象。
韋志成提到,今年5月底啟動項目之後,局方隨即進行凍結人口調查,掌握區內住戶及店舖經營者身份、單位使用情況、商戶業務種類及經營年期等資料,形容有關工作進展順利,調查團隊已經聯絡範圍內約九成的居民及商戶,登記其身份和單位佔用情況。
據他了解,項目範圍內約有140間商舖,經初步分析相關資料後,大致分為兩類與地區有關的店舖,第一類為與九龍城街市業務息息相關的鮮貨和乾貨店舖,例如售賣鮮肉、蔬果、海味及其他食材等,多集中在街市一帶經營;另外有約一成為潮泰飲食文化相關的特色店舖,例如售賣傳統潮汕鄉土食品及泰國菜館等,分佈在不同位置的地舖。兩者都有超過九成屬於租戶,經營年期各有不同,大約一半商舖經營年期在10年以下,亦有一些在區內已經經營數十年、歷史悠久的「老字號」。
韋志成稱,市建局早前派員到區內訪問商戶,有商戶反映在局方宣佈啟動項目之後不久,曾經有地產代理向他們聲稱,指市建局將於短期內收購其舖位物業,並著商戶盡快另覓舖位經營,「令商戶十分惶恐和擔憂」,需要局方再派團隊進行訪談,解釋項目規劃程序、諮詢以及收購流程和時間表。他又提到,有商戶希望重建後回到區內經營,例如有潮州菜館東主就建議,局方可設立「潮汕特色街」,為九龍城注入活力,加強地區特色,屆時亦會十分樂意協助家人返回原區經營。
韋志成明白不少商舖鮮貨商舖希望在重建期間繼續經營,故此局方正研究在主地盤或附近範圍,尋找可以用作臨時過渡期安排的地點,供有意留在原區經營的店舖,先在過渡期間集中一處繼續經營,方便市民購買食材,直至項目完成之後,才回遷到本來地方。至於希望原區經營的潮泰特色食肆和商戶,他則表明除了在這次項目範圍內供他們回遷外,局方亦考慮在距離項目大約300米的沙浦道項目中商業部份地段,提前為商戶提供合適的商舖選擇,讓商戶能繼續在九龍城經營。
他更透露,政府已於5月刊憲收回沙浦道項目土地進行重建計劃,他已要求團隊全面檢視項目的地盤平整、招標、施工等不同工序,率先加快建造項目內的商業部份,讓商場基座可提早兩年,即約在2029年落成啟用,滿足潮泰特色商戶原區經營願望,為他們提供多一個遷置選擇。
至於規劃層面方面,韋志成希望能透過「融合策略」市區更新模式,增加更多地面行人空間作為「門戶廣場」,作為連接新啟德發展區的重要連接點,日後發揮協同效應,增加人流,帶動區內經濟之餘,並讓調遷到該區的潮泰特色商戶凝聚一起,舉辦文化特色節慶活動。
他亦預計,這次項目涉及的規劃程序及物業收購,需要數年才能完成,局方未來將會逐一約見商戶以及項目內的居民,講解收購及遷置的政策、項目不同階段的時間表,了解市民不同需要,並且將落實商戶過渡性安排與回遷不同方案的具體細節。
@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