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海隧道車流量超出負荷,運輸及房屋局近日(11日)提出「擠塞徵費」概念,分3個時段設不同收費,調整3條隧道至相若收費以減少繞道行為等提高效率,減少塞車情況。有業界人士及議員今早(13日)在港台節目表示,該計劃未必有效舒緩交通擠塞問題,並分別建議興建第4條過海隧道,和推出轉乘優惠等針對私家車佔大量車流量的問題。

過海隧道車流超負荷 東隧140% 紅隧150% 西隧98%
私家車佔繁忙時間六成車流但載客量低

運輸署副署長邱國鼎在節目表示,去年第4季的調查指,繁忙時間期間東隧和紅隧的車流大大超出容量,分別超出40%和50%,西隧亦接近飽和(98%)。他說,即使將車流量平分3條隧道亦會超負荷,去年的分流方案亦未必有效,故提出「擠塞徵費」概念。

繁忙時間的收費最高,他舉例如早上7時至10時、下午5時至8時期間為繁忙時段,在一般收費上附加「擠塞徵費」;繁忙時間之間,即早上10時至下午5時為一般收費;其餘則為非繁忙時間,收費較一般收費低。

他補充,引入該機制後會每1至2年檢視交通情況,再決定會否調整隧道收費。

邱國鼎指,調查繁忙時間車流有9萬3千架次,當中六成是私家車,其載客量佔整體過海人數的18%。反而承載八成人數的巴士,只佔車流的8%。故當局希望透過提出財務誘因和改善公共交通,使駕駛者乘搭公共交通或選擇非繁忙時間出行,減少路面私家車的數量。

李耀培:不贊成「擠塞徵費」 建議劃一收費 興建第四條隧道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在同一節目表示,不贊成「擠塞徵費」透過調節收費來減少擠塞情況,因為目前3條隧道沒有善用。他認為紅隧和西隧的收費相差太遠,建議劃一收費以達致3隧分流,亦提議興建第四條過海隧道或跨海大橋解決擠塞的問題。

對於政府說「擠塞徵費」或令市民改變出行習慣,李耀培表示,市民駕車過海的目的在於返工放工,除非公司推行彈性上班時間,否則市民不會改變習慣,亦不會改善擠塞問題。他認為過海隧道塞車情況在30、40年間持續,必須針對塞車的原因改善交通情況,若徵費過高,僅僅是懲罰車主。他反問,「如果(泊車)轉乘做得好,怎會有人(寧可)塞車都要揸車返工放工?」

陳恒鑌:需設泊車轉乘以減少私家車流量

立法會議員陳恒鑌在同一節目表示,分時段不同收費有效調節繁忙時段的車流,但未必舒緩整體交通擠塞的問題。他指西隧92%車流量或有「些小」調節空間,但他提議泊車轉乘以減少私家車車流,例如讓車主在大欖、小欖等地泊車,再讓他們直接乘巴士出入市區。

至於「擠塞徵費」或令市民改變出行習慣,他認為在非繁忙時間將3條隧道的收費劃一,可減少駕駛者因收費差距而繞道的問題。@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