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發展局與建銀國際合作的研究報告指,香港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與中國大陸之間融資的理想地點。然而,面對複雜多變的政治環境,包括中共控制東南亞國家的意圖,以及美國印太戰略等,可能令中國與東盟關係生變。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昇早前亦承認,現港交所要成為中國與世界之間的橋樑的角色,目前有困難。

報告指,香港可為在中國大陸的東盟企業,或是大陸企業在東盟的項目,提供雙向融資的理想平台,亦可加強與東盟國家的交易所合作,推廣企業來港作雙重或第二上市。

報告提到,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今年生效,促進資金需求,故香港可有以上定位,並指香港有多元化的金融市場、容易接觸多樣化投資者、通往中國大陸的橋樑、有力的監管系統、為海外投資融資項目提供專業服務、與東盟時區鄰近,能吸引東盟企業。

中共企圖以RCEP控制東南亞國家

報告中提到的RCEP,由東盟10國發起,之後邀請與之有自由貿易協定的中國大陸、日本、南韓、澳洲和紐西蘭5國,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中國大陸是當中最大經濟體,作為被邀國卻積極推動主導RCEP,但其背後的圖謀受外界關注。

旅美政經分析人士唐敖指,日本、南韓、澳洲等美國在亞太區域的傳統盟國,是被中共以中國市場為誘餌引誘入局。他亦表示,RCEP看起來似乎是一個自由貿易的協議,但中共的目的不是為了推動貿易自由,而是圖謀以自由貿易加強經濟上控制東南亞國家,形成對中共在經濟上的長期依賴。中共亦將RCEP作為抵擋美國貿易制裁的後手,並從經濟上分化日澳韓等美國的盟友。

RCEP原訂有16國參與,但2019年11月,印度在談判的最後階段退出,並在2020年7月宣布,不加入任何有中國(共)在內的貿易協定。唐敖表示,印度最終沒有加入,「就是它正視了中共加入世貿組織的後果,這已經是前車之鑒。」

港交所上市的東盟企業 市值達153億美元

報告中有受訪者指,東盟一些新興行業正快速發展,充滿潛力,包括生物科技、高科技企業及金融科技,又認為本港以改進海外發行人上市機制、新設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機制,及為房地產投資信託企業提供上市優惠等,將可進一步鞏固作為東盟主要及新興市場上市首選地點的地位。

報告統計,現港交所已有逾80家總部設於東盟地區的企業上市,總市值達153億美元,業務涵蓋非必需消費品、房地產等多個行業。

美戰略或令中國與東盟關係生變

報告雖一片唱好,然而美國的印太戰略,可能令中國大陸與東盟關係生變。

根據中共商務部的數據,2020年和2021年東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合作夥伴,2021年雙邊貨物貿易額達到8,782億美元。東盟方面,2020年對華貿易則佔東盟對外貿易的24.7%。東盟所有10個成員國都與中共簽署了「一帶一路」相關文件。在去年11月,北京還承諾在3年內向東盟國家提供15億美元的發展援助。

另一方面,美國與東盟本月較早前在華盛頓舉行峰會,8名東盟國家領導人參加。美國總統拜登在峰會開幕時,承諾提供1.5億美元的資金,援助各國的基礎設施、能源轉型、安全與預防大流行等項目,以對抗北京在當地的影響力。

拜登亦表示:「我們正在啟動一個新時代——美國-東盟關係(的新時代)。」他在白宮接待東南亞國家的領導人,已普遍被認為是美國在中共日益擴張的野心下,展示對該地區的承諾。副總統賀錦麗亦在會談上,向東盟成員國表示:「美國和東盟對這個地區有著共同的願景,並將共同防範(外部勢力)對國際規則和規範的威脅。」

經濟學教授和中國經濟分析師安東尼奧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認為,儘管東盟國家無法拒絕接受中共的貿易和投資,但他們仍然對中共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感到擔憂,因北京對南海的主權聲索侵犯了周邊幾個東南亞國家的主權。

地緣政治環境非常敏感 港交所難成中國與世界橋樑

香港方面,面對以上複雜多變的環境,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昇日前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強調由於地緣政治環境非常敏感,加上武漢肺炎疫情,目前港交所要成為中國與世界之間的橋樑的角色,更加困難,不過放眼未來5年或10年,市場向好的機會仍然不少,他不會對任何國際機會視而不見。

不過,今年頭5個月本港新股(IPO)集資不足170億元,創近12年新低。

歐冠昇另外向《南華早報》透露,港交所未來一年將分別在歐洲和美國各設一個國際辦事處,以接觸更多海外投資者,並推廣香港成為集資目的地,具體地點會稍後公布。一旦成事,將是港交所於亞洲以外的首個辦事處。目前港交所在新加坡、北京和上海設有辦事處。◇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