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公有領域)
▲王羲之(公有領域)

 蘭亭集序(神龍本,普遍認為是最接近正本的摹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蘭亭集序(神龍本,普遍認為是最接近正本的摹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鄭姓 

【歷史來源】

1.源自於姬姓:周宣王西曆前806年封其弟姬友於南鄭(陝西省華縣以東),為三等諸侯國的國君,建立西周的最後一個諸侯國,國號「鄭」,姬友死後謚號為桓公,史稱鄭桓公。

2.源出於子姓:子姓鄭氏出自商朝鄭國,商朝滅亡後,子姓鄭人被周朝遷至渭水上游。

3.源自姜姓:姜姓鄭氏出自於齊國開國之君姜太公之後。周初,姜太公之子井叔被封於鄭(今陝西省鳳翔市),以統治子姓鄭人,史稱西鄭。

4.南唐後主李煜之子李從益封鄭王,李煜降宋後,李從益之子元和逃避民間,以父親封號為姓,改名鄭元和。其後人沿之,奉李從益為始祖。

5.金朝女真人石抹氏族、清代滿洲八旗舒穆祿氏和鄭佳氏等亦都改漢姓。

【郡望】

1.滎陽郡:三國時置郡,治所在滎陽。

2.洛陽:我國古都之一。漢、魏故城在今洛陽市白馬寺東,漢水北岸。

3.高密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高密。相當今山東高密一帶。

4.雍州:東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

5.隴西郡:戰國時置郡,治所在狄道。

6.南陽郡:戰國秦置郡,治所在宛縣。

【堂號】

「博經堂」:東漢鄭玄,博覽群經,幾千人從遠方來拜他為師。西漢時期的讀書人大都專治一經,鄭玄卻獨自力主博通。

「安遠堂」:漢宣帝時,鄭吉為侍郎,那時外侮屢屢來犯,鄭吉打敗了車師,使日逐投降。於是皇帝提他當司馬。為了西方國境的安全,又派他為西域都護,封安遠侯。

【歷史名人】 鄭成功

鄭成功(西曆一六二四~一六六二年),明末名將,著名的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儼,號大木,福建南安人。十五歲入南安縣為「秀才」,再經考試,為南安二十個「廩膳生」之一,後拜浙江虞山大儒錢謙益為師。所以鄭成功不但能詩、能文,也擅長書法。同時他又耳濡目染父親的各種軍事活動,周邊也圍繞著歷經海上風霜的鄭芝龍親信。西曆一六四五年,隆武帝詔賜鄭成功,賜姓朱,名成功,封忠孝伯,賜尚方寶劍便宜行事,掛詔討大將軍印。從此大家尊稱為「國姓爺」。隆武帝也賜姓給鄭鴻逵之子鄭肇基,人稱鄭肇基為小國姓。

清兵入閩,鄭成功起兵反清。後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康熙元年(西曆一六六二年)鄭軍水師衝過荷軍防線,先在赤崁樓以北的禾寮港(約在今台南市忠義路靠成功路附近)登陸,接著進占赤,直逼普羅民遮城,普羅民遮城的荷蘭守將棄城投降,便結束這場「鹿耳門之戰」,鄭成功收復台灣。

鄭成功待人非常寬厚,不但讓所有的荷蘭士兵及家眷都離開,每個人可以帶走多少東西,幾乎都按荷蘭自擬條約中的規定,鄭成功充份展露了尊重與寬容。

事實上,荷、鄭血戰的同時,鄭成功便已著手建設台灣,除了設立官署、清查田籍外,還下令屯田,允許官兵圈地成家,並招募大陸沿海居民來台開墾。因此,荷蘭人敗歸後不到半年,鄭成功便於永曆十六年五月八日因病逝世,但在他的努力規劃下,一個漢人社會架構已在台灣隱然成形了。

鄭成功,這位西方人眼中的國姓爺,明室賜封的延平郡王,民間信仰廟宇中祭拜的開台聖王,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奇才,更是台灣發展史上不能被遺忘的人物。據統計,台灣共有六十三座開台聖王廟,而台南市的「延平郡王祠」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

「前無古人」,延平郡王祠內的一塊橫匾上所寫,這四個字已道盡鄭成功的一生,中國歷史上,沒有第二個鄭成功。明朝皇帝賜姓、清朝皇帝給他諡號,能於不同的兩代皆受到當朝肯定的,除了鄭成功外,沒有第二人。

王姓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姬姓:周靈王的太子姬晉,因直言進諫,被廢為庶民,遷居到琅琊(今山東省膠南一帶),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為王族,世人稱其為「王家」,延用成姓。周文王的第十五子畢公高,其後代子孫因故散居京兆、河間一帶,以本為王族之故,自稱為王姓。後世沿襲未改,漸成大姓。還有周平王太孫赤出奔晉國,其子孫為紀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戰國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後人,為紀念被秦滅後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別改姓王。

2.出自於媯姓:古帝王虞舜之後,居於北海、陳留一帶,因出古君王后裔,世為王姓。

3.出自於子姓:是成湯的後人。殷末,王子比干,為紂王的兄長,因勸諫紂王被殺,葬於汲郡,其子孫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於田姓:西曆前三六八年,田和取代姜姓為齊國君主,史稱「田氏代齊」,傳八王,被秦所滅,其子孫被廢為庶民,其中一支自認為齊國王族,遂以王為姓。

5.少數民族改姓為王氏: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下令遷到洛陽的鮮卑人一律把籍貫改為河南洛陽,姓氏改為漢姓,可頻氏改為王氏。

【郡望】

1.太原郡:戰國秦莊王置郡。此支王氏,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司徒王允。

2.京兆郡:三國魏時置郡。此支王氏,出自姬姓畢公高之後。

3.天水郡:西漢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後。

4.中山郡:漢置郡。此支王氏,其開基始祖為北魏中山王王睿。

5.陳留郡:西漢置郡。此支王氏,其開基始祖為媯姓齊王建之孫安 。

6.河東郡:秦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周靈王太子晉及周平王太孫赤之後。

7.河南郡:漢置郡。此支王氏,出自鮮卑族可頻氏王氏之後。

【堂號】

王姓堂號有「三槐」和「槐陰」,其中以「三槐堂」較為有名。

【歷史名人】 王羲之

王羲之(西曆三零三~三六一年),漢族,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位是右軍將軍,會稽內史,善書法,被後人尊為「書聖」。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倆為「二王」。另一位兒子王凝之官位是左將軍,因王羲之曾擔任過右軍將軍,所以世稱「王右軍」或是「王會稽」。

王羲之七歲就擅長書法,十二歲時在父親的枕中發現古代的《筆說》,就偷來讀。父親知道後問:「你為甚麼偷我秘笈?」王羲之笑而不答。父親見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對王羲之說:「等你長大成人後,我就會傳授給你。」王羲之誠懇地請求父親說:「等到我長大成人,倒不如現在就教我。因為等到我成人,恐怕我小時候的書法才華就會消失了。」父親聽了非常的高興,於是就給他《筆說》。果然不到一個月,王羲之的書法便大有長進。王羲之的母親看見王羲之的進步,便對王策說:「羲之一定是看了《筆說》,最近看他的書法,已有了老成穩重的風格。」王策聽了,淚流滿面地說:「這孩子往後一定會比我更有名氣。」

當王羲之二十歲時,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當戶對。王導的兒子和姪兒聽說太尉家要來提親,個個穿戴整齊,刻意保持矜持,希望能夠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不知道有人要來提親這件事情,躺在東邊的竹榻上袒腹嚼餅。欷太尉的人看到後,回去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王羲之竟然不動聲色地躺在東邊的竹塌上,不禁拍手讚歎說:「這就是我所要的女婿啊。」於是郗鑒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這故事便是「東床」和「令坦」兩個典故的來源。

王羲之楷書以《黃庭經》、《樂毅論》為最,行書以《蘭亭序》為最,草書以《快雪時晴貼》、《初目帖》等為最。唐太宗看到後,便視這些書法為國寶,號召天下臨摹他的字體,王羲之的書法就成為代替漢魏筆法的書體正宗。據說他的行書真跡《蘭亭序》隨葬唐太宗。現傳世均為臨摹本。

而在晉帝時,朝廷在北郊舉行祭祀儀式,在更換原本的祝祭文的木板時,工人們削去王羲之寫過的木板,發現他的筆跡竟然透入木板有三分之深!由此可見王羲之雄厚強勁的筆力。◇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