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姓 

【歷史來源】

1.出自姬姓:用國名作姓氏。后稷的裔孫古公父(即周太王)為狄所逼,率領族人自邰遷徙至陝西岐山下周原,從此稱為周族。古公的曾孫姬發,繼承其父姬昌的遺志,聯合諸侯,滅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後,傳至第二十四王周赧王時,於公元前二五六年被秦國滅掉,以赧王為首的王族,都被廢為庶人百姓,遷到今河南臨汝縣西北。

2.周平王有個兒子叫姬烈,被另封於汝南(今屬河南),被當地人稱為周家,後來演化成周氏。

3.由姬氏改為周氏。唐先天年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為了避諱,把姬氏改為周氏。

4.鮮卑族複姓中有賀魯氏,後改為周氏。

此外,周姓也有少數民族的改姓和賜姓所形成的支系。

【郡望】

1.汝南郡:漢時置郡。西漢高帝二年(前二零五年)始建汝南郡,郡治在上蔡(今河南省汝南市東南),轄地包括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

2.沛 郡:漢時置郡。此支周氏,其開基始祖為漢代汾陰侯周昌。

3.陳留郡:西漢時置郡。此支周氏為漢代周仁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晉代周震。

4.潯陽郡:治所在今江西潯陽

5.臨川郡:治所在今江西南城。

6.廬江郡:

治所在今安徽廬江西南。

7.泰山郡:

治所在今山東泰安東南。

8.河南郡:

治所在今河南洛陽東北。

周姓之郡望較多,有汝南、廬江、潯陽、臨川、陳留、沛國、泰山、河南等二十一郡,其中以汝南郡最為重要。

【堂號】

1.汝南堂:地轄河南舊汝寧、陳州二府及安徽穎州府。

2.細柳堂:漢文帝六年冬,匈奴六萬兵馬犯漢。文帝令周亞夫駐兵細柳(今陝西咸陽西南)。幾日後,文帝御駕親往勞軍。走近軍營,只見甲兵森嚴,如臨大敵。當令門崗傳報,營兵卻一絲不動,並喝令車駕停住,說:「軍中聞將令,不聞天子令!」文帝親自來到營門,又被哨兵攔住,只好交出天子符節,讓哨兵進帳回報。亞夫驗了證件,下令開門放入車駕。一面囑咐:「營內不准跑馬。」車駕和隨從只好按轡徐行。進入營門,亞夫出帳迎接,文帝慰問後,一出營門,兵士仍關上營門,嚴整如故。文帝高興地說:「這才是真將軍呀!像亞夫這樣的將軍和他練的兵,敵人才無縫可鑽呀!」

3.愛蓮堂:周敦頤,一生清正廉潔。酷愛蓮花,把蓮花比成君子,誇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豔。

【歷史名人】周亞夫

周亞夫(?~公元前一四三年),西漢的一名將士。沛縣(屬今江蘇)人。周勃子,初封條侯。文帝時,匈奴東進,他以河內守為將軍,防守細柳(在今陝西咸陽),軍令嚴整,被譽為「真將軍」。

西曆前一五八年,漢文帝六年,匈奴進犯北部邊境,文帝急忙調度邊將鎮守防禦守護京師,他派了三路軍隊到長安附近地方加強守備。宗正劉禮駐守在灞上,祝茲侯徐厲駐守在棘門,而河內太守周亞夫則守備在細柳。

一天,文帝親自到三路軍隊裏犒勞慰問這些辛苦的士兵,為了鼓舞士氣,於是他便先到灞上,再到棘門。這兩處都不用通報,見到皇帝的車馬來了,軍營主動放行。文帝到達時,兩名文將這才慌慌張張的迎接;文帝離開軍營時,也是親自率軍送到營寨門口。

當文帝到了周亞夫的軍營,卻和先前兩處截然不同。除了前邊開道侍衛被攔在營寨之外,士兵知道文帝前來慰問,卻對來通報者說:「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命令。」等文帝到了,派使者拿自己的符節進去通報周亞夫,這才下令打開寨門迎接文帝。守營的士兵還嚴肅地告訴文帝的車夫:「將軍有令:軍營之中不許車馬急馳。」車夫聽了之後,只好控制著韁繩,不讓馬走得太快。直到軍中大帳前,周亞夫一身武裝出來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禮:「甲冑之士不拜,請陛下允許臣下以軍中之禮拜見。」文帝聽了,感受到周亞夫將軍應有的氣勢,便低下身子扶著車前的橫木,向將士們行軍禮。

文帝勞軍完畢出了營門,文帝感慨地說:「這才是將軍應有的風範,和灞上、棘門的將軍相比,天壤之別。要是敵人突然偷襲,恐怕他們的將軍也要被俘虜了。周亞夫怎麼可能有機會被敵人偷襲呢?」文帝對周亞夫的態度讚歎不已。

一個月後,匈奴兵退去。文帝命三路軍隊撤兵,升周亞夫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權,負責京師的警衛。後來,文帝病重的時候,囑咐太子劉啟,也就是後來的景帝說:「以後朝政在面臨重要關頭時,可以請教周亞夫,他是一位很可靠的將軍。」

文帝去世後,景帝便讓周亞夫做了驃騎將軍。

▲ 吳道子。(公有領域)
▲ 吳道子。(公有領域)

吳姓 

【歷史來源】

1.出於姚姓:上古時已有吳姓。一是舜的後代有封在虞的,因「虞」與「吳」音相近,故舜後有吳姓。

2.源出姬姓:周太王古公父晚年傳位於少子季歷。長子泰伯及次子仲雍出奔江南,建國梅里(今江蘇無錫),號「句吳」。武王滅商後,封太伯之曾孫周章為侯,國號吳。春秋末,吳國被越國所滅,吳王夫差的子孫遂以國為氏,奉泰伯、仲雍為始祖。此為吳姓的最重要一支。

3.少數民族吳氏:我國少數民族吳姓以苗族最多,主要分布在湖南和貴州。大部份是由苗民改用和借用漢字姓而成為吳姓,但有一部份是漢族姬姓吳氏融合、同化於苗族而形成。蒙古族七大姓中,吳姓居其一。

【郡望】

1.延陵郡:西晉時分曲阿縣置縣,治所在今江蘇丹陽西南。

2.濮陽郡:晉代時改東郡置國,西晉末改為郡。此支吳氏,其開基始祖為廣平侯吳漢的裔孫吳遵。

3.陳留郡:西漢時置郡。此支吳氏是季札的後裔,為東漢吳恢之族所在。

4.長沙郡:秦時置郡。此支吳氏係季札之後,其開基始祖為西漢長沙王吳芮。

【堂號】

1.延陵堂:季札是吳王壽夢的第四子,以賢德著稱,壽夢想讓他繼承王位,他堅辭不受,壽夢只好把他封在延陵。他的三個哥哥先後為吳王,臨死時要傳位給他,他仍然不接受。因此他被後人奉為「至德第三人」,又因其封邑在延陵,故時人稱其為「延陵季子」。

2.至德堂:孔子對泰伯的謙讓精神十分敬佩,感歎的說:「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德而稱焉!」在孔子看來,泰伯的品德已達到了極高境界,人世間再也找不出甚麼言語來形容他的美德了。因此泰伯被稱為「三讓王」。援引用孔子的讚語,吳氏的總堂號稱為「至德堂」。

【歷史名人】吳道子

 唐吳道子《釋迦降生圖》(又名《送子天王圖》),日本國立大阪市立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唐吳道子《釋迦降生圖》(又名《送子天王圖》),日本國立大阪市立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吳道子(公元六八零~七五九年),字道子,玄宗賜名叫道玄,是唐代畫家。畫史尊稱吳生。河南陽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小時候便失去雙親,生活貧困。吳道子為了生活,便向民間的一位畫工和雕匠學習繪畫和雕刻。由於他刻苦好學,才華出眾,二十歲時,便小有名氣。相傳他曾經向張旭、賀知章學習,但卻沒有成功,於是改習畫畫。

開元年間,玄宗從百官中知道吳道子,便召他入宮,讓他教內宮的小孩學畫,封為內教博士。後來又教玄宗的哥哥寧王畫畫,成為寧王友。吳道子是一位全能畫家,人物、鬼神、山水、樓閣、花木、鳥獸,無所不能、無所不精。天寶年間,正是吳道子繪畫創作的極盛時期。而吳道子的個性十分豪爽,不拘小節,每次揮筆作畫,必是酒酣耳熱時。只要看到吳道子揮筆繪畫,一定是他喝了酒,耳根子都紅了的時候。

唐宣宗(公元八四七年)時,被推崇為「畫聖」,民間畫塑匠人稱他為「祖師」,道教中人更稱他為「吳道真君」、「吳真人」。

吳道子的畫,大致承傳於師父張僧繇。但是他自己又創作出另一套畫法,改變了張僧繇的畫法,畫法超越張僧繇。吳道子為東都洛陽、西都長安的佛寺、道觀,繪製了四十多間壁畫,都是菩薩、鬼怪一類的畫。但是每幅畫上的人物表情都很生動,一個人一個面相,都不相同。

景公寺《地獄圖》中的「帝釋」護法神,永壽寺中山門上的兩神,都是當時最絕妙的藝術品。朱景玄曾經講過這樣一件事:我家有位姓尹的老僕人,八十多歲了。曾親眼見到吳道子在我家的宗廟中門畫家神,只見吳先生長筆一揮,瞬間,在家神的頭頂上畫出一個就像圓月似的的圓輪金光,就好像真正的月亮似的。所以有的人便稱吳道子為天神。還有一位景公寺的老僧人玄縱說:「吳先生畫成《地獄圖》後,京都裏的人都來觀看。看了之後,懼怕死後真的會進到地獄中受到應有的懲罰,因此人人修心性做善事,連市場的屠夫和魚販都不賣魚肉了,就是因為怕殺生而受到報應。」◇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