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與曾太是鄰居。陳太有一名就讀初中的兒子。曾太有一女兩子,她的女兒將於9月便升讀陳太兒子的中學,因此近來的交流漸頻密。陳太以前是高級銷售員,因兒子正值青春期,她轉為兼職工作,方便照顧家庭。曾太曾修讀心理輔導碩士課程。她因需要照顧3名年幼子女,是家庭主婦,閒時作網上義務心理輔導師。兩個家庭一周也會見面至少一次,孩子們又可一起玩耍。

一天兩家庭在曾太家吃午餐。曾太女兒的一把長髮還濕淋淋的便吃午餐。「她剛起床便洗澡。」曾太道。陳太說:「哇,臨近中午才起床?即使是假期也不許浪費時間呢。濕漉漉的頭髮不吹乾很容易染上感冒呀。」曾太忙著開飯,沒回應陳太,但感覺不舒服。女兒一邊吃午餐,一邊看平板電腦。而且曾太3名子女吃的東西是特製的:女兒吃香腸夾麵包,兩兒子吃即食麵。其他人便是共同分享小菜如:炒芥蘭、草菇炒雞柳及鮮茄炒蛋,及白飯。陳太看不過眼,向曾太說:「女兒吃飯時觀看電腦屏幕你也不責罵她?」「孩子正需要營養豐富的食物,怎可能讓他們進食無益的加工食品?」曾太無語。女兒已懂事,知道陳太正批評她和媽媽。悶悶不樂吃過午飯後,連忙躲進自己的房間。

陳太離開後,曾太到女兒的房間察看,原來女兒正哭泣。「我喜歡吃什麼,關她什麼事?你們大人的話題我沒興趣,為何不可以看電腦呀?嗚,嗚,我不准她來我們家!我不想再看見她!」曾太才驚覺事態嚴重。其實她剛才也不好受。各家的管教不一,何以高姿態評論她的管教方式?自己身為輔導人員當然了解小孩的需要。曾先生曾太過了正常生育年齡以人工方法生下3名子女。他們能不溺愛子女嗎?既然是朋友,何不信賴她把子女好好管教?批評只會帶來傷害。你有什麼理由說的一定正確?管教子女是一門藝術,因應獨特的個體而培養。況且每事也有外人不知道的原因。女兒可能前一晚與媽媽傾訴心事,所以那天才遲起床。孩子們可能一周才吃即食麵一次。

 除非家長主動求教,否則萬萬不可介入別人的親子關係。@

(編者按:本版文章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