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當局在新一波新冠疫情來襲後,再次採取嚴苛的清零措施,其中最大城市上海封城已超過一周,還沒有絲毫放鬆跡象。這除了在民生方面造成次生災難,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已經初步呈現。

官方信息顯示,中南海早已在準備經濟惡化的預案。但專家們認為,對於巨大的經濟代價,當局實難作出有效補救。

封城防疫的巨大經濟代價初現

中國多地爆發疫情及封城防疫,4月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財新服務業PMI從2月份的50.2降至42,是疫情以來最大跌幅,顯示服務業活動重現收縮,且收縮率顯著。

4月1日發布的財新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則顯示:中國3月份的製造業活動降至兩年來的最低水平,至48.1。

PMI被視為一個經濟體的「體檢表」。PMI的榮枯線是50,高於50代表在擴張發展,低於則代表衰退。

北京此前設定的國民生產總值5.5%的增長目標岌岌可危。

中國最大城市,也是經濟和金融中心的上海,已經封城逾一周。據中共官方數據,上海對中國GDP的貢獻達3.8%。

路透社報道,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Iris Pang在一份說明中說,如果上海的封鎖持續到整個4月,該城市GDP將遭受6%的損失,意味著整個中國的GDP損失2%。

野村本周估計,23個中國城市已經實施了全面或部份封鎖。這些城市總共有約1.93億人,佔中國GDP的22%。

其中長春是一個主要的製造業中心,已經被封鎖了超過一個月。

瑞銀則表示,全國範圍持續性的封城可能導致今年的增長率降至4%。

台灣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對大紀元表示,中共的動態清零,是對於疫情過度的想像,其實是反科學和反人性的做法。特別是上海這次大爆發,除了對民生,對中國經濟也造成嚴重影響。

他說,封城對於上海和深圳這些基地,造成了結構性的衝擊,「我們看到上海有些廠商在體育中心、會展中心,搭起了帳篷,讓員工不要回家去,就在廠子裏面上班,下班就在這裏睡覺,跟外界隔離,勉強維持生產,但是它周邊的產業鏈,上下游的生產商無法生產,對整個經濟會產生連鎖效應。」

旅美經濟學家黃峻(Davy Jun Huang)對大紀元說:「這次中國的Omicron爆發地區都是經濟佔比居於核心位置的城市,香港、深圳、東莞、上海等。中國因此的經濟損失是相當大,而且由於與兩年之前不同,發達經濟體與東南亞各國已經採取放開措施,中國大陸沒有了之前的競爭優勢來填補封城造成的損失。」

黃峻表示,由於深圳、上海是中國相當重要的貨運港口,尤其是上海,是全球最大的貨運港口,就算國內其它地區的生產可以繼續,最終送到上海出口,也導致嚴重延誤與費用的巨大開支,這是具有相當決定性因素,會導致進出口貿易受到嚴重影響,而且是全局性,不限於上海。

中南海為經濟惡化做準備?

4月6日,中共總理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稱「國內外環境複雜性不確定性加劇」,「有的超出預期」,「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

此前,3月30日,李克強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穩定經濟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於穩定市場預期的措施,制定應對可能遇到更大不確定性的預案。」

李克強上月在中共兩會記者會上確認,自己在總理任期的最後一年。他說中國依然面臨著複雜嚴峻的形勢。但他隨即聲稱,在習近平中央的領導下,中國經濟一定能夠「爬坡過坎」。

4月2日,上海封城第二天,中共副總理胡春華在北京主持召開外貿形勢座談會,提到按習近平的重要指示,加強對外貿形勢研判,胡在會上說「今年一季度總體開局良好」,但提到「面臨諸多風險挑戰」,並且說要千方百計去穩外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兩會時,中共《政府工作報告》將「保穩提質」作為進出口發展的預期目標,顯示當局當時認為外貿形勢一片樂觀。

4月6日,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刊文吹噓「保穩提質,外貿發展信心足」,聲稱「平穩開局,成績單十分亮眼」,但引用的是今年前兩個月數據(進出口總值6.2萬億元,同比增長13.3%)。

疫情封控波及農耕和就業 李克強胡春華「救火」

因疫情進行全面封控,還對農耕產生影響。春季是最適合播種的重要季節,中共當局實施的嚴厲清零政策,讓肥料、勞工及種子短缺問題進一步惡化。

英國《金融時報》(FT)6日報道,官方數據顯示,當局封村抗疫,導致吉林、遼寧及黑龍江省有多達1/3的農民沒有足夠種子、種苗、肥料等原料能用來生產農產品。這三省對中國整體穀物產量的佔比超過20%。

報道援引一名不具名的駐北京中央政府農業政策顧問警告,中國恐面臨「食物短缺問題」。

北京為此開了兩個會:3月18日,擴種大豆油料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召開;4月1日,全國粟米水稻生產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召開。

李克強3月23日考察農業農村部,承認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嚴峻,物價大幅上漲、農產品市場波動加劇等不穩定因素增多,國內發展和農業生產也面臨新挑戰。

另據香港《經濟日報》4月5日報道,經濟界傳聞李克強很著急,近日不事聲張地跑到吉林,實地部署控制疫情下,怎樣加快動作不要誤了春耕春播。中共官媒沒有報道李克強這次「秘密」行程。

2021年吉林省糧食總產807.84億斤,全國排位保持第五位。

除了長春已經封控了超過一個月,因吉林省當局同期禁止本省人員跨省、跨市州流動,如有特殊情況出省及所在市州,必須到派出所登記,等於實質封省。

清零政策讓失業問題更加嚴峻。副總理胡春華4月7日主持召開就業形勢座談會,他強調,當前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就業工作面臨的形勢複雜嚴峻,要將穩就業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李克強則在4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再次強調就業問題,官方報道稱,「當前一些市場主體受到嚴重衝擊,有的甚至停產歇業」,並提出了「五大特困行業」,包括「餐飲、零售、旅遊、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表示,這種封城的手段,對於中小企業殺傷力巨大,更何況上海的這種封城效應還會溢出到外地。而眾所周知,中小企業為中國貢獻了大部份的就業,所以未來中共要「穩就業」,也是有原因的。

台灣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認為,中共的政治單一化和個人獨裁的領導體制,對大陸的經濟、社會,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而李克強和胡春華去進行補救經濟,也是作用有限。


2022年4月1日,上海市楊浦區被封鎖的街道上顯得空蕩蕩的。(STR/AFP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4月1日,上海市楊浦區被封鎖的街道上顯得空蕩蕩的。(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封城「最小代價」與中國經濟「最大變數」

3月26日,上海官員還表示上海不會採取類似中國其它地區那樣更嚴格的防疫措施。但到27日晚,官方就突然宣布兩階段分區封控。到4月1日,則對浦東、浦南以及毗鄰區域實施階梯式管控。

中共副總理孫春蘭4月2日赴上海督導防疫工作,傳達習近平強硬指令——「動態清零」不動搖,上海隨即全面封城進行全民強檢。

近日上海瘋傳中央當局5日要求10天內實現「社會面清零」(新發病例均為被隔離人員),否則官員會被問責。也就是要到4月15日可能逐步解封。不過也有一位網友在爆料中表示,從上海市政府會議得到的消息,上海封城不會短期內解除。全市將「封到5月1日已經確定,之後要不要繼續封,1日再決定」。

整個上海目前處於封控狀態。像2020年在武漢一樣,全國各地的醫療隊蜂擁而至。至少有38000名醫護人員抵滬,其中包括2000名軍方人員。一些分析家認為,上海已形同變相軍管。

習近平3月17日曾在政治局常委會下指示,強調堅持動態清零,以控制疫情。但他也要求「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封城會嚴重打擊企業,尤其是那些依賴於家庭消費的企業。在上海之前,深圳曾封城一周,限短期內解封,這是否當局所謂的最小代價的體現?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表示,短期來看,這種手法,如果真的能達到所謂「社會面清零」,那麼對經濟影響會在短期內有一些。但這也造成另一個問題,也就是一旦又出現病毒,還要再封控,所以這種辦法其實會造成一個長期後遺症。

「這種動不動就要封控的營商環境,不太適合投資。問題是,外資要走,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很多供應鏈問題,不是說要從中國走就能馬上走得了的。」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針對疫情,北京中央當局在「動態清零」老策略不退讓之下,最新提出「長期鬥爭」總路線。報道說,這恐是今年中國經濟最大的變數。#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