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世紀的海味街老店同昌海味租約期滿,需還原舖位交回業主,上月27日,工人拆下招牌門框後,塵封多年的通花鐵閘重見天日。高約3米的鐵閘刻有店名,斑駁的鐵鏽彰顯歲月的痕跡。第三代店主李漢興(Albert)不捨舊閘:「我希望可以保存下來,舊式工藝買少見少,也是我們舖頭的一個回憶。」拆下的鐵閘將入倉保存,若未來有保育團體願意修復或有展覽的機會,他希望這款舊式鐵閘能夠展出與眾人分享。
筆者仍記得走訪茶果嶺、薄扶林村、大澳的小巷,或是九龍城、新蒲崗、土瓜灣、大角咀等舊區時,一間間舊舖仍保留著五、六十年代流行的通花鐵閘,夕陽餘暉映射在斑駁的閘門上,富有層次感的剪影令人心醉,鐵閘的側門一般印有店舖的名字,不需抬頭詳閱就能知道小店做的是甚麼生意。夜幕降臨,店主關舖時將閘門拉上,點點輝光從通花閘門透出,光影為鐵閘展示了另一種美感,也讓路人、街坊知道裏面仍有人在忙碌著,與當下的捲閘或不鏽鋼閘落閘後冷冰冰的狀態十分不同。
漸漸消逝的通花鐵閘
昔日在機器鑄造還不是那麼盛行的年代,鐵閘的製作由打鐵師傅手工鑄造,鑄鐵、燒焊、切割、裝嵌,每個步驟都一絲不苟。如今所見的通花鐵閘還有一個演變過程,最初人們使用的是俗稱為「欖閘」的菱形鐵閘,鐵枝交叉縫隙大,隱密性不強,容易遭到偷竊。後來商戶改用「板閘」,即由鐵板裝嵌而成,可以刻上店家的招牌名稱,並在鐵閘的上半部雕刻花紋,美觀之餘還有通風的功效,因過去的很多店舖屬於「前舖後居」,拉上閘門後,通花的位置就是通風口,為店舖和住屋保持空氣流通。昔日的冰室、士多、中藥舖、海味舖、五金行⋯⋯各行各業店舖的閘門用的都是這種手拉鐵閘。
民間保育團體「街招」創辦人之一的Kevin因接觸招牌保育,走訪過不少老店,他認為過去的通花鐵閘同樣具備招牌的功能,因為鐵閘為「之」字型 (zigzag),容易讓人從鐵閘側面看到字眼,有時店舖不開門的日子,人們途經商舖,因為店面招牌可能從店面凸出,走在店旁反而看不到,鐵閘上邊的店名就成為一個小招牌。
Kevin分享,隨著時代的變遷,厚重的鐵閘因佔用店舖門口的空間,用的時間久了會變得難以使用,維護的成本高昂,使得許多店舖改用上下捲動式的電鐵閘。新式的捲閘或不鏽鋼閘材質更輕薄,以上升的方式開閘,不需佔用店門口的空間,而且價格方面更加便宜,通花鐵閘漸漸被淘汰。為許多老店留下記錄的社交專頁「香港遺美」版主林曉敏解釋,另一個通花鐵閘難以保育的原因是每一款鐵閘都是為該店舖度身訂做,即使店主有心拆下回收重用,因新的舖頭門口尺寸不同,都很難再重用舊舖的鐵閘,這也是店舖結業後,配套的通花鐵閘隨之消失的原因之一。
咖啡店走懷舊風 保留舊式鐵閘供客人「打卡」
九龍城近年來新開的文青咖啡店走「懷舊風」路線,由三十年代落成的藥行兼醫館「大和堂蔘茸藥行」改裝成的「大和堂咖啡店」,保留了舊式裝潢,店主Henry在裝修過程中留意到店舖的通花鐵閘,他頗為欣賞店內的舊式裝潢,對鐵閘印象深刻。正式接手店舖轉型咖啡店時,因原本的舊鐵閘生鏽活動不便,維修困難,他決定將其移到店舖後巷的位置作為裝飾,前門則邀請打鐵師傅按照原本的通花鐵閘規格,人手製作新的閘門,在保留店舖統一的懷舊風格之餘,也增加鐵閘的實用性:「現在這個鐵閘每天都在使用,我們覺得很好用,通風之餘也很美觀。」
另一間同樣位於九龍城的咖啡店「南角」,店門外保留了有80年歷史的「怡順榮機器五金」通花手拉鐵閘,店內還有「怡順榮」的招牌。喜愛舊物的林曉敏對這間咖啡店印象深刻,她認為這一方式同樣是保育的一種,雖然保留下來的舊式鐵閘已經失去了原有的防盜功用,但仍可以作為歷史的見證供更多人認識。她還提到,有時大家也會發現,仍保留舊式鐵閘的店舖名稱與現今的店名不符,原因是店舖轉手時,新店主沿用上一手的鐵閘,這也是一個常見的現象。
‘*********
通花鐵閘是香港一個時代的見證,也寄託著一代人對舊香港的情懷,精通傳統打鐵工藝的師傅買少見少,仍存在的舊舖因時代變遷一間間消失,不再具有實質功用、佔用位置多的通花鐵閘少有團體或收藏家收藏,或因歷史的過去而湮没在大眾的視線中,成為歷史記憶。◇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