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昨日接受港台節目訪問,指疫情首年接獲的投訴暴升至超過3萬,去年才有所回落,消委會工作不減反升。同時,疫情下商家經營有困難,較難達成共識。 黃鳳嫺表示,疫情第一年消委會接獲的投訴暴升,例如有網購的口罩等抗疫物資延遲送貨、旅遊退款等問題,投訴增至3萬多宗,直至去年才有所回落。消委會工作量亦加大,同事需分為兩組工作。她提到,疫情期間曾有物資短缺,消委會調查後發現只是商店「補貨唔切」,只要市民耐心等待就毋需搶貨。

黃鳳嫺指,消委會亦有檢測口罩、帶酒精用品等的功效,期間遇到很多困難,例如有實驗室因強檢需停工,形容同事「非常趕工」。她說,消委會現時仍能處理投訴工作,整體成功率約66%。不過,她坦言,疫情下商家經營困難,較難達成共識。

另外,政府已撥款逾2,000萬元更新消委會的投訴處理系統,以改善投訴流程,黃鳳嫺預料更新工作需時3至5年,相信完成後會是亞太區最先進的系統。

黃鳳嫺提到消委會最近的測試報告,其中有龍蝦丸成份驗出無甲殼類基因,即無龍蝦;有一個墨魚丸樣本的成份全是魷魚,直言「叫魷魚丸多過叫墨魚丸」。她指,資訊的透明度是消費者的一個基本要求,有關報告已交予海關跟進。

網購方面,黃鳳嫺提醒市民不要過度消費,「好多小店話開就開,話閂就閂」,而且退貨不容易,建議消費者留意有關平台的商譽及退貨政策,消費者在完成購物後要截圖。她指,很多網購其實都是私人與私人的交易,一旦出現問題可能無法追討損失。

消委會亦關注中成藥的成效,黃鳳嫺坦言,中西醫的理論不同,雖然能檢測出藥物有重金屬或其它有害物質,但難以檢測成效,會想辦法處理。另外,她指美容及健身行業在疫情期間的投訴並無減少,消委會已倡議「法定冷靜期」,已成功進入諮詢階段,但暫時未能在立法會通過。

黃鳳嫺指,本港消費者須透過地產中介購入境外物業,但物業「爛尾」則與中介無關,存在風險,消委會正倡議相關法例,包括有關中介須持牌,以及加強交易過程中的資產披露。◇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