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希望有一個下屬,哪怕面對富貴功名的誘惑,依然心念舊主,為了共同的事業鞠躬盡瘁?你是否希望有一個兄弟,即使你一無所有,他依然不離不棄,為了手足般的情義,與你風雨同行?

關羽。(大紀元配圖)
關羽。(大紀元配圖)

鎮守荊州 盡忠盡義

赤壁之戰後,荊州一分為三:曹操掌控北部三郡;東吳攻取南郡重鎮及江夏的一部份;劉備另闢蹊徑,南下收降荊南四郡。之後,東吳以「借荊州」之名,出讓南郡給劉備,緩解軍事壓力。於是,荊州變成曹、劉一北一南的對峙格局。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入蜀,關羽和諸葛亮、張飛和趙雲共守荊州。三年後,劉備身邊的軍師龐統中流矢身亡,諸葛亮等人奉命入川支援,關羽一力承擔起鎮守荊州五郡的重任。

古代的荊州,是交通要地和四戰之地,更是三國必爭之地。既然守荊州意義重大,守將人選必須是忠誠度、統軍能力、個人名望皆是最頂級之人。而且,在魏、吳兩大敵國眼中,「蜀小國爾,名將唯羽」,「已據荊州,恩信大行」,可以說關羽坐鎮荊州,的確起到了穩固後方、震懾群雄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荊州舟馬便利,四通八達,少有一夫當關的關卡。因而鎮守荊州,需要充足的兵力做為後盾。而實際情況是,劉備的實力在三國中較弱。在這裏,他們不僅要和強大的曹軍正面交鋒,還要時刻防備東吳隨時可能的發難。因此,關羽留守荊州,看似位高權重,其實是接下了一個極其艱難的任務。

再看看獨守荊州的關羽,扼住中原咽喉,也成為各路諸侯爭相拉攏的一股力量。比如孫權就遣使拜訪關羽,希望和他結為兒女親家。而且,劉備遠在益州,關羽獨守荊州,手握數萬水軍,也完全有機會劃地為王,甚至成為三國勢力之外的又一個獨立軍閥。但是在來自各方的權力誘惑面前,關羽沒有做出一絲一毫可能讓人起疑心的舉動。他不惜得罪孫權而辱罵來使,以剛硬的態度拒絕了婚事。

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奪得益州,孫權派出魯肅討回荊州。關羽和魯肅陣前爭論未果,雙方隔河陳兵對峙。孫權這邊派出呂蒙、魯肅、甘寧等人分路荊州邊境嚴陣以待。關羽以大局為重,只是屯兵紮營,沒有讓戰事升級。由於北方的曹操才是劉備和孫權最大的敵人,因而劉備決定做出讓步,以湘水為界,和孫權平分荊州南部。之後關羽所轄的荊州,實際上只有三郡。

之後,孫權一心北上,調集主力軍隊進攻徐州,卻在合肥吃了敗仗。在此期間,關羽不計前嫌,恪守湘水之約,沒有趁東吳空虛之際,發兵奪回損失的荊州之地。有所為有所不為,正是大將風度。

水淹七軍 威震華夏

金協中彩繪《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插圖,關雲長放水淹七軍。(公有領域)
金協中彩繪《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插圖,關雲長放水淹七軍。(公有領域)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勸降劉彰,領益州牧;二十四年(219年),他又在和曹操的漢中之戰勝出,進位「漢中王」。從此,蜀漢政權進入了軍事上全盛時期,劉備坐擁數十州郡,橫跨荊、益;手下良將如雲,兵馬多達二十萬之眾。當年諸葛亮為劉備規劃的「隆中對」藍圖,正在逐步實現,蜀漢距離統一天下的夢想,似乎越來越近了。

諸葛亮的構想是:待天下有變,劉備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指中原,劉備則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擊,蜀漢稱霸甚至漢室復興,就指日可待了。此時,劉備已在北方取得漢中,關羽乘勢做出一個偉大的決定,願做那個從荊州出兵的上將,北伐襄樊。

樊城和襄陽,是荊州重鎮,守將乃是曹仁和呂常兩位大將,與戰者還有于禁、龐德、滿寵、徐晃等名將,以及曹操特派的七軍三萬人作為支援。而關羽這邊,為了防備東吳,此次北伐僅抽調荊州部份兵力出征。曹軍組成了強大的將兵陣容,只因為抵禦關羽這位號稱「萬人敵」的戰將。這樣的安排,註定成就關羽一生中最輝煌的戰績。

這場戰爭,是關羽和曹仁經過一年多的長期對峙後才發動的。建安二十三年,曹操欲征討關羽,派曹仁屯駐樊城。之後,曹魏內部爆發兩次叛亂,關羽抓住最佳時機,在第二年向曹仁發起猛攻。時值夏季七八月間,數日連綿大雨,導致漢水暴漲,高五六丈。于禁率領的七軍援軍,盡數被洪水所淹,未戰而實力大損。關羽佔盡天時、地利,帶領水軍全力進攻,很快取得降于禁、虜龐德、降兵三萬的戰績。

緊接著,關羽轉向圍攻曹仁所守的樊城。那時的城牆距離被洪水淹沒,已不過數尺;沖進城內的大水,到處肆虐,處處崩塌,城中軍民皆是驚恐不安。曹仁只得抱著為國捐軀的決心,與將士們沉白馬、立盟誓,為這座孤城死戰到底。關羽這邊,尚有餘力分兵再圍襄陽。於是荊州刺史、南鄉太守聞風而降;當地的綠林義士亦紛紛揭竿而起,投靠關羽,壯其羽翼。史書記載,這時的關羽聲名大顯,「威震華夏」。

敗走麥城 魂歸故鄉

關羽的兵鋒,已直逼曹魏的大本營許都,這讓叱吒風雲的中原霸主曹操也為之驚懼,甚至想要遷都避其鋒芒。這時有謀士建議提出和孫權合作,由東吳出面背刺關羽,以化解許都之憂。於是,三國局勢一度變成曹孫聯盟,東吳派出呂蒙、陸遜奇襲公安和江陵,守城將領因與關羽有嫌隙,不戰而降。這場戰爭的下半場,關羽戰況急轉直下,竟成了他命運的轉折點。

敵國名將紛紛出馬,自家守將臨陣叛逃,在內外雙重壓力下,關羽陣營中軍心渙散,士卒潰散,自己被迫敗走麥城,最終被俘遇害。一代華夏戰神,曾經綻放過最耀眼的星芒,怎奈那光芒轉瞬即逝,讓人徒留嘆息。套用項羽臨終前的話:「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從戰爭過程來看,關羽的成功,有上天襄助的因素;那麼他的失敗,大概也是一種天意。

金協中彩繪《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插圖,關雲長敗走麥城。(公有領域)
金協中彩繪《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插圖,關雲長敗走麥城。(公有領域)

關羽身亡後,孫權將他的首級送到曹操處,曹操以隆重的諸侯之禮將他安葬於洛陽,孫權同樣以諸侯之禮安葬了關羽身軀。兩位雄主,向這個曾經的敵人致以最高的禮遇。而蜀漢先主劉備,更是以為關羽報仇之名,親征東吳,重奪荊州,開啟了三國末期的一連串重要故事。幾十年後,後主劉禪追諡幾位元老功臣時,追贈關羽為「壯繆侯」。民間稱關羽是「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鄉」,輓詞蒼涼悲壯,哀思無限。百姓們崇拜他的武功,敬仰他的大義,更將他尊奉為「武聖人」加以祭祀。

關羽的結局是令人惋惜的,不過我們也不必以成敗論英雄。關羽憑藉一己之力,攻略襄樊,對抗兩大敵國。曹操因為他打算遷都迴避,孫權因為他轉變外交策略,數位名將是他手下敗將,各地豪傑爭相歸附於他。關羽「威震華夏」的美名,實至名歸。而更重要的是,關羽北伐,是為了劉備的帝業,以及復興漢室的理想而做出的行動,更是他忠義無悔的又一次演繹。◇ 

金協中彩繪《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插圖,關雲長刮骨療毒。(公有領域)
金協中彩繪《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插圖,關雲長刮骨療毒。(公有領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