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15歲的鄭同學曾有氣胸病史,近日因為左胸劇烈疼痛,嚴重影響呼吸而前往醫院掛急診,急診醫生診斷為「自發性氣胸復發」。在會診胸腔外科醫生後,得知他的右胸也曾復發氣胸,考量氣胸復發次數頻繁,決定採以劍突下單孔胸腔內視鏡雙側肺泡切除術併肋膜沾黏術進行治療。術後第5天,鄭同學平安出院,免於氣胸復發之苦。
何謂自發性氣胸?
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醫生洪嘉聰說,自發性氣胸是指因外傷或無任何外在因素的情況下,出現肺泡破裂,導致空氣不正常進入肋膜腔,引發肺臟部份或完全塌陷,使患者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
自發性氣胸的影響
洪嘉聰指出,自發性氣胸好發於16~24歲、身材高瘦、有家族病史的年輕男性,而且在未接受手術治療的情況下,復發率高達30%~50%。如果自發性氣胸未適當治療,又頻繁復發,大量氣體反覆進入肋膜腔,不斷壓迫肺臟和心臟,致使肺部完全塌陷、血液回流受阻,就可能演變為「張力性氣胸」,發生缺氧、休克,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治療氣胸的方法
洪嘉聰表示,患者因為氣胸求診,會評估嚴重程度,以及視病情給予不同治療。如果氣胸範圍較小,可以採取保守治療,臥床休息吸純氧,待空氣自行吸收,或是以胸管引流胸腔多餘的空氣,加速患者恢復。
臨床上以手術方式治療氣胸,醫生除了切除異常肺泡之外,會視病情需求執行肺臟與肋膜間的沾黏手術,避免空氣再度進入肋膜腔,誘發氣胸發作。傳統治療氣胸採用「開胸手術」,在肋間劃出約10厘米的切口,但術後傷口的疼痛時間和恢復期都比較長,所以患者接受意願低。
胸腔內視鏡手術的優點
洪嘉聰提出,隨著醫療進步,為降低復發率和縮小手術傷口,近年採用胸腔內視鏡手術治療,切口大小不超過3厘米,可以將復發率降低至5%以下;如果要在一次手術中同時處理雙側氣胸,患者胸腔的雙側皆會有切口,不但會增加手術的時間、雙側傷口的長度,也會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因而延長患者的復原時間。
至於劍突下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則是在胸骨下方劃開一個小切口,進入胸腔以進行手術,不但能同時處理雙側氣胸,也能避開肋間神經的壓迫,減少患者術後的疼痛感,有助於改善生活品質。
洪嘉聰補充說,除了自發性氣胸之外,呼吸系統疾病、抽菸或創傷也可能造成「續發性氣胸」、「創傷性氣胸」,所以曾經有氣胸發作的患者,當出現呼吸困難或胸痛時,務必儘早就醫、接受治療。另外,要避免進行氣壓變化大的活動,例如:潛水、高空跳傘等,如果需要搭乘飛機也應該先諮詢醫生,以降低發作機率。◇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