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統計顯示,因心臟相關疾病死亡者,其中致死率最高的就是心臟衰竭。然而,大部份的民眾對於心臟疾病和心臟衰竭認知不足,多半誤以為「累、喘、腫」是正常老化現象,所以即使已確診心臟衰竭,也未必規律就醫或用藥,完全低估其危險性,而且在中共肺炎(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風險更甚。

心臟疾病患者染疫的危機

心臟相關疾病患者因為原先心臟已有功能缺失、免疫功能下降等情況,面對病毒侵襲時更容易導致併發症產生,甚至重症致死。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最新數據顯示,約有10.5%患者會因為原先潛在的心血管疾病導致染疫後死亡,在各項合併症中的比例佔最高。

心臟衰竭的初期典型症狀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表示,人體的心臟就像摩打一樣,負責推動血液到全身,以幫助器官運轉,如果摩打開始疲乏,心臟缺乏彈力,就是醫學上所稱的「心臟衰竭」,又稱為「鬱血性心衰竭」,即俗稱的「心臟無力」。

心臟衰竭是因為心臟功能受損,心臟未能打出足夠的血液量,以滿足身體和組織代謝的所需求,因而產生一連串的症狀,例如:氣喘、呼吸困難、運動耐力變差、疲倦、四肢或全身水腫等,臨床檢查會有心臟肥大和肝腫大的情形。

通常心臟衰竭患者在初期時,會有容疲累、易喘、水腫,甚至端坐呼吸等情形,多數患者(尤其是年長者)在出現這些症狀時,會誤以為是老化造成,所以高達90%的患者無法早期警覺到心臟衰竭相關症狀,往往錯失黃金治療時間,直到緊急送醫檢查後,才發現是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致命率高於癌症?

侯嘉殷指出,心臟衰竭患者5年內的死亡率將近50%,比許多癌症更容易致命。現今心臟衰竭的治療發展已非常進步,只要即早發現症狀、及時就醫積極治療,並正確進行照護,病情就可以穩定控制,也有較大的機會使疲憊無力的心臟恢復到正常大小,並且還能回到未發病前的良好生活品質。

病毒損害心臟的方式多樣化

侯嘉殷說,罹患中共肺炎的臨床表現為發燒、四肢無力,呼吸道症狀以乾咳為主,部份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毒會通過多種方式損害心臟,常見病毒會直接侵入心臟或促使心肌發炎,並通過破壞氧氣供需平衡間接傷害心臟,大約25%的重症患者會檢測到心臟損傷的現象,其中約6.8%患者會出現心臟衰竭的徵兆。

有心臟衰竭、高血壓等心臟相關疾病史的患者,在染疫後演變為重症的比率會大幅提升,大約10.5%患者會因原先潛在的心血管疾病導致染疫後死亡。在此提醒有心臟相關病史的患者,在疫情期間應隨身攜帶病歷卡和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要提高警覺,並多留意身體的變化,千萬不要避諱就醫。

心臟疾病患者能接種疫苗?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說,台灣心臟學會發表之指引顯示,絕大多數的心臟疾病患者都可以接種中共肺炎疫苗,不會有安全疑慮,只有極少數曾服用抗凝血劑造成血栓的患者,建議暫緩接種。

此外,心臟相關疾病患者應先與心臟專科醫生諮詢後,再依個人疾病狀況決定是否接種,但最重要的還是規律回診、穩定用藥,不可任意中斷心臟疾病的治療。

落實護心行動並積極治療

侯嘉殷分享,曾經有一位男性患者在未接受治療前,因為嚴重「累、喘、腫」症狀不得不住院,甚至已寫好遺囑;後來積極配合用藥指示,並接受專業的心臟衰竭團隊照護後,不但恢復正常生活,活動力也提升了,甚至還能出遠門遊玩。

侯嘉殷在此也再次呼籲民眾,護心行動要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平時就要保持健康飲食、維持理想體重,以減輕心臟負擔;進行規律運動,可逐漸增加運動量,訓練心臟功能;務必遠離煙酒,香煙中的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心跳加快,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臟的負荷量,而過量的酒精會造成心律不整,也可能帶來心肌病變;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即早發現不適症狀,並積極治療、穩定回診,才有機會使疲憊無力的心臟恢復元氣。◇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