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確認了小行星撞地球、導致恐龍滅絕那次災難所發生的具體時間:是在那一年的春天。

近年來的研究證實,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近10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是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在那之前恐龍已經在地球存在長達1.65億年的時間。

那次災難是科學家至今所知道的、地球上第三大滅絕事件,不僅造成恐龍滅絕,地球上75%的物種都被滅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地球上的生物群結構。但是科學家以前並不知道這次災難發生的具體時間。

「一年之中不同的時間點,生物群的繁殖、捕食策略、宿主和寄生生物之間的關係、休眠時期等各項重要生物功能各不相同,」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美國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的羅伯特・德帕爾馬(Robert DePalma)說,「所以,災難發生在一年之中的甚麼時間對生物圈的打擊程度也各不相同。然而,直到這份研究我們才搞清楚希克蘇魯伯(Chicxulub)小行星撞擊發生的時間點。」

這次災難在墨西哥灣留下一個巨大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這是世界十大隕石坑之一,寬達150公里。

之前的研究發現,位於美國北達科他州(North Dakota)一處名為塔尼斯(Tanis)化石遺址留下了關於這次災難非常詳盡的信息。

合作研究者安東・奧萊尼克(Anton Oleinik)說:「北達科他州這塊遺址很獨特,提供了大量全新和令人興奮的線索。我們通過分析從現場蒐集的證據,不僅得到了關於這場災難的大量細節信息,還了解了其發生的確切時間點。最令人激動的是,我們從多個互相之間不相關的證據,推測出那場災難發生的時間點完全一樣。」

他們分析這個遺址內魚骨化石的生長線,這些紋路就像條形碼一樣,能夠看出這些魚死亡的時間:是在那年的春夏之交。研究人員又對這些生長線內的同位素進行分析,能看出它們一年之中振蕩的周期規律,也證實這些震盪周期終止於春夏生長期。再對一些幼魚化石分析,根據它們的大小,結合現代魚的繁殖季節,推測出它們死亡的時間大約也在那年的春夏季節。

這份研究12月8日發表於《自然》(Nature)旗下的在線開放子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