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1)夏:朝代名。
(2)禹:夏朝開國的第一個君王。姓姒。是顓頊的孫子,黃帝的玄孫。
(3)商:朝代名。
(4)湯:商代開國的君主。姓子,名履,又稱成湯。
(5)周:朝代名。
(6)文:指周文王。姓姬,名昌,商朝末年周族的領袖,建國於岐山下,稱為「西伯」。死後,被尊為「文王」。
(7)武:指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的兒子。
(8)三王:並非實指三人,而是指夏、商、周三代的聖王。
(9)傳:傳位。
(10)子:兒子、子孫。
(11)家天下:指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子孫,國家就像自己的家產一樣,由子孫繼承下去。
(12)載:年。
(13)遷:改變。
(14)社:社稷,指國家。社,是土神;稷,是穀神。古時候帝王、諸侯一定設有社稷之神,社稷隨著國家而存亡,故以社稷作為國家的代稱。

夏朝的開國國君是大禹,商朝的開國國君是成湯,周朝的開國國君是文王和武王。他們都是夏、商、周三代時才德兼備的聖王。

夏代的君王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子孫,從此以後,天下就像自己的家產一樣,由子孫繼承下去。經過了四百多年,夏桀在位,暴虐無道,因此商湯起兵討伐夏桀,得到天下,夏朝也就結束了。

上一篇講完三皇二帝的歷史,告訴人們中國先祖以及文化源自神的傳承後,這一篇就正式進入中國朝代更替的歷史,就這樣從夏朝開始,一朝一代地演繹著朝代的興衰與更替的故事,這些歷史主角就是人,神已經離開了,不與人直接接觸,也許是留下了一個不為人知的劇本,經由各代預言家比如三國的諸葛亮,唐朝的袁天罡,宋的邵雍,明朝的劉伯溫等人,偶爾點化一下人:老天在安排天下大事,推動朝代的更替,信不信,就看悟性,就看人自己的選擇了。因此,這漫長的朝代更替的歷史,是完全由人自己在當演員,在不斷地演著,既有著文化的輝煌,也有著分分合合中戰亂下的苦痛心酸,這一切都會啟迪人們要重德行善,尤其是國君,既然把國當作家,那就是一國之父,要仁愛天下,把百姓當作子民。

雖然繼承王位的是自己的後代子孫,但是先祖禪讓制度留下的皇權為公、以及先帝舜以孝道治國的傳統,卻根深蒂固地不斷傳承,因此,無論朝代如何傳子更替,這些思想都會代代傳下去,哪位國君違背了這些治國的道理,就會被臣民看到並指責,天下也就陷入混亂與苦難,這一朝就岌岌可危,最後走向滅亡。然後後人推翻前朝,開創新朝,再根據先祖帝王留下的參照反省和歸正,再度走向繁榮。一開始這三個朝代,夏商周,就演出了這樣的規律,夏桀無道被商湯推翻,商紂王無道被周朝取代,至今助紂為虐都是家喻戶曉的成語,紂王之暴虐,可見一斑。無道昏君注定滅亡,有道明君則開創盛世。三個朝代演出了這個最重要的真實的道理,讓後人銘記於心。三朝中,周朝最長,共八百年,留下大量的王朝文化,周禮,周易都在這一時期建立,文王請姜太公輔佐建立周朝時的禮賢下士,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鞠躬盡瘁,為後世留下了王朝開創與治理的君臣之德。這些,正是儒學看歷史的目的。人們要從歷史中得到教訓和智慧。懂得興衰成敗的真相。

【故事天地】

(一)大禹治水

鯀因為偷了天帝的息壤下到凡間防堵洪水,惹惱了天帝,在羽山被天帝派來的火神殺死。鯀的屍體經過三年不但沒有腐爛,腹中還孕育了一個新的生命。天帝派一個天神到羽山,用吳刀剖開鯀的肚子,竟然跳出一隻虯龍,就是禹。而鯀的屍體在生禹之後發生了變化,化為黃熊(一說是黃龍)躍入羽淵,消失了蹤影。

大禹接續父親未完成的遺志,要平息洪水。天帝還派了天神幫忙,伯益負責掌火,焚燒山林沼澤中茂盛的草木,驅逐禽獸,暢通水道;應龍幫忙測量,導引水路。治水初期大禹還獲得了兩樣寶物,一是羲皇所給的「玉簡」,可以用來度量天地;另一個是河精所授的「河圖」,記載所有的河川道路,用來觀察地形。天神、寶物的幫忙,再加上地上百姓的通力合作,大禹治水有了很大的成效,河川都順著水道流向東方的大海,而人類居住的土地也都加高了。

圖雕大禹治水(公有領域)
圖雕大禹治水(公有領域)

大禹平息了洪水,老百姓又回到平原上居住,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大家都非常感激他。因為禹的功勞太大,所以舜就把帝位禪讓給他。禹成為天子之後,定都安邑,國號夏。

禹即位以後,也想傚法堯舜的禪讓,臨死時把天下交給和他一起治水的益。但因為禹的兒子啟很賢能,百姓都很屬意他,啟只好順應民心,出來當國君。啟死後,把帝位傳給他的兒子太康。太康死後由他的弟弟中康繼位。就這樣世代相傳,從此天下就專屬一個家族的了。

(二)商湯滅夏

商湯(公有領域)
商湯(公有領域)

夏朝傳了十幾代之後,最後亡於夏桀的手裏。夏桀不知道修德勤政,只知吃喝玩樂,過著極為奢侈的生活,百姓苦不堪言,怨聲四起。後來成湯出兵攻夏,在歷山打敗夏兵,將夏桀放逐到南巢,桀就死在那裏。夏朝從禹建國到桀亡國,歷時四百多年。

成湯滅夏後,建立了商朝。成湯是一位能禮賢下士、體恤百姓的賢君。成湯時曾遭遇持續七年的大旱災,占卜後決定必須拿活人獻祭,才能求雨成功,解除旱象。成湯聽了,不忍犧牲百姓的生命,冷靜地說:「如果一定要有人做犧牲,那就讓我來吧!」並向上天懺悔,上天被他的誠意所感動,降下大雨,解除了旱象。

以上兩個故事,講了家天下的來歷,和仁君與暴君的不同結局。從此改朝換代不斷發生,也不斷演繹著善有善果、惡有惡報的歷史因果。體現在治國的興衰上,就是仁德之君國家興盛,殘暴無德之君則導致衰敗與滅亡的命運。夏商周三代已經演出了這條規律。體現在家族,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家族子孫必見繁榮;而積惡之家必有餘殃,連累子孫貧窮困頓,一代不如一代。至於小小的個人命運,善惡之報,更是明顯,有不少屬於現世報,幾十年就看到結果,自古這樣的民間故事多得數不勝數。從國家到個人,都是教訓,也是天意使然,用以警示人,規範人的德行。

~資料來源:【正見網】◇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