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吞拿魚三文治害的!」這名病人(同時也是友人)對我說。他正在吃三文治時,突然感到一陣劇痛劃過喉嚨、下顎和耳朵。他倒在地上,手捧著自己的臉。他不斷搓揉、按摩和收縮自己的下顎,但不管怎麼做,都沒辦法減輕這佔據了右半臉、如刀割般的痛楚。經過了漫長但實際上只有幾分鐘的時間後,疼痛開始緩和了下來;接著又過了10到15分鐘後,消退成為過去這兩周固定陪伴他的持續性隱痛。你知道這是甚麼狀況嗎?他問我。當時我並不知道。

一切都是從喉嚨痛開始的,他告訴我。他最初的想法是,或許這是某種病毒感染。接著,幾天過後,他開始牙痛。不是所有的牙齒,而是只有最後面兩顆臼齒,在右側。不論是吃、喝任何冷或熱的東西,都會引起像吃冰吃太快的那種疼痛,只不過還要更糟得多。他在超過20年前排出腎結石的慘苦經歷,至今都還歷歷在目,但相較之下,這次仍算是他體驗過最嚴重的疼痛。

這折磨人的隱痛令他忍不住到鏡子前尋找可能的來源。他用手撥弄牙齒。甚麼發現都沒有。就在數周前,他才剛到牙醫那裏做年度檢查,並且獲得醫生認證牙齒狀況良好。那麼為何他的牙齒還那麼疼?在接下來的幾天,疼痛蔓延到他的整張右臉,感覺就像是喉嚨痛、牙痛和耳朵痛同時發作,而且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偶爾,特別是當他吃或喝時,疼痛會突然發作,從喉嚨開始快速移動至耳朵。

他48歲,活動力良好,身體強健。自從他生病以來,已經過了好長一段時間,以致他甚至不再有固定的醫生了。因此他詢問他身為神經外科醫生的父親:你認為這有可能是鼻竇的問題嗎?我是不是應該要吃抗生素?「反正吃抗生素也不會有甚麼壞處。」他的父親告訴他。也許不會,不過事實證明也沒甚麼幫助。如果真的起了甚麼作用,那就是疼痛反而變嚴重了,偶爾發作的冷刺激疼痛似乎也變得更頻繁、更激烈。

他去了一間當地的診所。值班的醫生檢查了他的耳、鼻和口。甚麼都沒有。沒有發燒,沒有泛紅,也沒有腫脹的腺體。他做了鏈球菌快速檢測,結果正常。這應該是某種病毒感染,醫生告訴他。輸液加上阿斯匹林,應該會自行好轉。

然而並非如此。接著他吃了那個令他跪倒在地的三文治。肯定有人能告訴他這是甚麼情況吧!在我想不出答案後,他去翻黃頁電話簿,選出一位離家不遠、就位於麻州法爾茅斯(Falmouth)的耳鼻喉科醫生道格拉斯曼恩(Douglas Mann)。沒問題,診所的人對他說,醫生能將他安插進下午的時間。

這名醫生看起來很年輕,感覺很親切認真。「據我所知,你的喉嚨出了一些狀況。」他說。這名病人說明了過去幾周發生的事。「等他說完了自己的經歷時,我已經知道他得的是甚麼病了。」曼恩告訴我。然而,他仍需要確認自己是對的。有可能造成喉嚨痛的問題清單既長又五花八門,但這名病人抱怨疼痛只發生在喉嚨的其中一側,這點大大縮減了清單範圍。此外,他描述痛是從喉嚨移動到耳朵,而這也再度將可能性限縮為只有少數幾種。曼恩必須確認這不是癌症。這名病人偶爾會抽煙和喝酒,而這樣的組合提升了頭部和頸部癌症的風險。口腔潰爛亦稱為口瘡,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單側喉嚨痛,通常會隨著吞嚥蔓延至耳朵。扁桃體膿瘡也有可能引起相同的狀況。這些都能經由徹底的體檢排除掉可能性。

曼恩一面聆聽病人描述病情,一面替他檢查。他看起來很健康,身材修長,皮膚曬得黝黑。這點大幅減少了侵襲性癌症的可能性。曼恩仔細檢查了病人的耳、鼻和口,結果就和之前的那位醫生一樣,甚麼也沒發現。由於病人是從喉嚨開始痛的,因此曼恩也需要徹底檢查喉嚨的部份。他向病人的鼻內噴入局部麻醉藥,接著拿出一個樣子古怪的儀器,一頭接著一條細長的黑色導管,另一頭則是接目鏡。他將這條可彎曲的內診鏡伸進病人的鼻內,通過口咽,然後深入他的喉嚨。曼恩透過儀器上的接目鏡,目不轉睛地看著內診鏡穿過漆黑狹窄的通道,窺視著昏暗的角落和縫隙。沒有任何異狀。

曼恩露出微笑,終於有把握自己最初的印象是正確的。「你是不是說過你父親是神經外科醫生?」這名病人點了點頭。「聽到診斷結果,他一定會很興奮。」曼恩解釋,他得的是三叉神經痛,又稱為「痛性抽搐」。在這種疾病中,名為三叉神經的顏面神經產生了病變,甚至對輕微的刺激都會過度反應。吃或吞嚥等簡單的舉動,或甚至是輕輕觸碰,都有可能會引發病人所描述的那種劇痛。

痛性抽搐一詞是源於該疾病的特徵,即病人經常會因疼痛而呈現面部扭曲。不過這樣的用詞並不妥當,因為抽搐應該是非自主且無法控制的肌肉抽動或痙孿。話雖如此,這仍是一種貼切的形容。

痛性抽搐好發於50歲以上的族群,且女性多於男性。這種疾病在一千多年前首次經人描述,然而其起因一直要到最近才被揭開。目前已知,這種疾病之所以形成,通常是因為主管臉部感覺的三叉神經從大腦出發、通往額頭、臉頰、嘴巴和喉嚨的皮膚時,受到了血管的壓迫。這種壓力會磨損三叉神經外圍具保護作用的髓鞘,以致三叉神經在幾乎未受到刺激的情況下做出反應。此一現象的起因仍舊不明。醫生接著補充說明,還有其它疾病也會出現相似的情況。儘管罕見,但多發性硬化症也會引起類似的症狀。此外,腦瘤碰撞到三叉神經的情形雖然更為少見,不過造成的症狀也相同。考慮到這些可能,這位病人需要進行核磁共振檢查。

然而,三叉神經痛的主要治療目標是疼痛控制。儘管有時其症狀會自然消退,但也有可能會持續數年。曼恩開給病人能立即減緩疼痛的強效止痛藥,並投以能有效治療神經痛的抗痙攣藥物。手術也能減輕三叉神經所受的壓力,但就和所有的這類手術一樣是件棘手的差事,能避免就儘量避免。

最近我和這位友人談話時,他感覺好多了。「今天是我第一次醒來時不覺得痛。」他如此表示,當時距離藥物治療開始後還不到一周。他打電話給父親,向他報告自己的診斷結果。「萬一藥物治療沒效,我必須經歷哪些『令人期待』的神經外科手術,我爸都告訴我了。」他笑了出來。其中一種需要用針穿臉以破壞神經,他這麼告訴我。還有一種是外科醫生在顱骨上鑽孔,然後將壓迫到神經的動脈移開。「於是我叫他要做好準備。不管他退休了沒,如果我真的需要手術,希望到時候動刀的人會是他。」◇

三叉神經分成三條,眼神經、上顎神經和下顎神經。
三叉神經分成三條,眼神經、上顎神經和下顎神經。

摘自《醫生我到底怎麼了》 麥浩斯出版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