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七六三年,史朝義被殺,但藩鎮割據的局面仍未結束。自唐代宗時僕固懷恩的叛亂起,藩鎮之亂已露端倪;到唐德宗時達到高潮;唐憲宗時,藩鎮曾短暫歸順朝廷,號稱「元和中興」;之後亂局又起,陸續延續到大唐滅亡。
◎藩鎮內耗 由強轉弱
「安史之亂」之後藩鎮的麻煩主要來自於河朔的藩鎮,即今河北和山西一帶。這部份藩鎮有三個非常突出的特點:一、它的軍、政、財權完全自專,即藩鎮的節度使在自己的轄區之內可以任命各級官員,同時軍隊掌握在藩鎮手中,節度使可以向百姓直接徵稅;二、藩鎮的節度使可以指定繼任人,當時稱為「留後」。通常節度使指定自己的兒子、侄子或者家裏的親屬作為繼任者,有時指定某一個部將為繼任者。這個繼任者到朝廷履行一下手續即可。所以朝廷和藩鎮的關係與宗主國和藩屬國的關係差不多;三、由於河朔的藩鎮主要是由胡人或者胡化的漢人來充當節度使,所以這個地區的文化變得非常衰弱。
統治一個龐大的國家必須設立一套完善的政治制度,同時也要有一個文化體系來支撐這個政治制度;河朔的藩鎮由於只統治幾個州的地區,他們全靠武力來維繫藩鎮之內的穩定,輕視文化。
魏博藩鎮就是最典型的一個。它把藩鎮內所有的青壯年全部編入軍隊,負責維繫權力的穩定及對外擴張、發動叛亂;老年人負責耕種。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它的生產力肯定是不發達的。另外,它在青壯年中又挑出一些精壯部隊,稱為牙兵,作為它更核心的保衛政權的軍隊;從牙兵之中再挑出精銳中的精銳稱為養子,這是節度使最信任的人,所以藩鎮的一大特點就是驕兵悍將。
周代剛剛開國的時候,周公旦設置了一套禮樂治國的方法。這種做法是很有道理的。為甚麼呢?因為一個龐大的國家需要建立一種秩序。周代就是靠禮和樂來維繫這種秩序的。
到了春秋時期,孔子講「禮崩樂壞」。所謂「禮崩樂壞」就是國家的秩序瓦解了,諸侯輕視天子,諸侯的家臣又輕視諸侯,層層層層以下犯上。安史餘孽的這些藩鎮中,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藩鎮的節度使本身對皇帝不忠誠、不尊敬、不服從,當然底下的士兵和將軍們有樣學樣,既然你可以對上面的皇帝不忠誠,我們為甚麼要對你忠誠?所以在藩鎮之內,以下犯上的事不斷發生,也就是天子受制於藩鎮,藩鎮又受制於底下的部將和士兵。藩鎮起初勢力很強,後來由於內耗,造成它沒有精力再對中央發難。到了唐穆宗的時候(即憲宗之後),藩鎮已經開始不斷消沉。
公元874年,王仙芝和黃巢作亂的時候,藩鎮勢力再度抬頭。王仙芝和黃巢乃流寇,在全國到處流竄,各地為了平叛,藩鎮紛紛擴充自己的兵員和地盤,於是出現了一些強藩,如朱溫、李克用等。後來這些強藩或者是取代了大唐,或者自己稱皇帝。藩鎮之亂千頭萬緒,線索眾多。
◎藩鎮作亂 代宗姑息
我們首先講「安史之亂」平息後唐代宗時代藩鎮的情況。代宗當時為了息事寧人,允許安史餘孽繼續做藩鎮的節度使,其中最強大的藩鎮就是魏博節度使田承嗣。代宗為了和田承嗣搞好關係,於公元774年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田承嗣的兒子。但是第二年就出了問題。
公元775年,魏博節度使西面的昭義節度使薛嵩病死,田承嗣藉機吞併了昭義的地盤。河北本來有四個藩鎮,這時變成了三個。這種吞併是沒有得到中央政府認可的,所以中央下詔責備田承嗣。當時代宗一怒之下,將田承嗣貶為永州(今湖南永州)州長。田承嗣拒不受命,於是代宗命令周圍八個藩鎮聯合向田承嗣進攻。田承嗣被打敗,只好向中央認錯。代宗赦免了田承嗣,一場叛亂不了了之。田承嗣本人不但沒有受罰,他吞併的昭義節度使的地盤也不必歸還。
公元779年(大曆十四年)3月,田承嗣病死。他指定自己的侄子田悅為留後(即繼任節度使),中央不敢不答應,藩鎮世襲的惡例由此而開。
同年,淮西節度使李忠臣被他的都虞候(相當於軍中執法官)李希烈趕走,朝廷也不敢處罰,反而順水推舟,任命李希烈為淮西節度使。這就等於李希烈以下犯上,反而得到了朝廷的承認。有點兒像戰國時期的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當時大唐中央政府的權威之弱,由此可見一斑。公元779年5月,唐代宗駕崩,唐德宗繼位。
◎四鎮之亂 德宗平叛
唐德宗不滿代宗一朝對藩鎮的姑息,決定以鐵腕整治。中央政府要想戰勝藩鎮,必須在政治上得民心、軍事上強大、財政上充裕,還要計劃周詳,不能像晁錯削藩那樣先幹了再說。
德宗即位兩年之後(公元781年)發生了兩件事:一是成德節度使李寶臣錯吞丹藥而死,他的兒子李惟岳想繼任為節度使,朝廷不同意;二是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同年病死,他的兒子李納也想繼任節度使,朝廷也不同意。於是李惟岳和李納聯合起來,再加上魏博節度使田悅和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四鎮聯合發動叛亂,史稱「四鎮之亂」。
皇帝命令承德北面的幽州節度使朱滔去平叛。朱滔和李惟岳是世仇,因為當年魏博節度使吞併昭義的時候,皇帝下詔打田承嗣,當時幽州節度使朱滔和承德節度使李寶臣聯合往南打,進攻滄州。田承嗣採用戰國時期合縱連橫的做法,去跟李寶臣說,打下滄州的話,也是歸朝廷所有,但是如果你跟我聯合,去打北面的朱滔,我可以把滄州送給你,同時我幫你一起去打幽州,這樣你可以南邊得到一塊地方、北邊得到一塊地方。李寶臣同意了。
之後李寶臣給朱滔寫信說,我聽說朱公相貌非常威武,渴望一見,可不可以送我一張您的肖像畫?朱滔很高興,派人送給他。李寶臣把畫像掛在射堂,讓所有的將軍過來看,一邊看一邊讚賞說,朱將軍真是一個神人哪。之後朱滔的使者離去,李寶臣卻連夜帶著兩千士兵奔襲三百里。朱滔當時駐軍在一個叫瓦橋的地方,突然間遭到李寶臣的襲擊,根本沒有任何準備,朱滔狼狽逃跑。當時李寶臣對手下的士兵們說,去找掛在射堂的畫像上的那個人,誰跟他長得像就幹掉誰。朱滔後來化了妝、換了衣服才得以逃脫。由此朱滔和李寶臣結下仇怨。
此次李寶臣死後,他的兒子李惟岳叛亂,朱滔覺得這是一個報仇的機會,於是將李惟岳擊敗,之後李惟岳被自己的部將王武俊所殺。同時叛亂的田悅也被唐軍打敗,所以整個形勢對德宗來說還是不錯的。
◎叛亂再起 罪己安撫
德宗分別對朱滔和王武俊論功行賞,但朝廷的賞賜,兩個人都不滿意。朱滔想擴大自己藩鎮的地盤,王武俊殺死節度使李惟岳,是想自己做節度使,結果兩個人的要求都沒有得到滿足。於是這兩個人反而去聯絡被大唐打敗的魏博節度使田悅,然後又聯絡了淮西,幾個藩鎮同時發動叛亂,甚至同時稱王。
德宗沒有辦法,只好讓西北涇源的節度使姚令言來平叛。大唐西北防禦吐蕃的軍隊戰鬥力比較強,平定「安史之亂」的就是西北軍閥郭子儀和李光弼。姚令言帶著涇源兵往東走,途中經過長安。當時唐德宗的財政收入很少,國庫裏沒有錢犒賞這些去平叛的士兵,同時給他們提供的飯食也很粗劣,引發士兵不滿。有人說,長安國庫裏有很多錢,咱們去搶吧。結果受命平叛的士兵反而發生了兵變,史稱「涇源兵變」。這群士兵衝入長安,德宗倉皇逃跑。
亂軍進入長安之後找到了一個人,此人叫朱泚,是發動叛亂的朱滔的哥哥。他此時正好住在長安,閒在家裏無事。朱泚以前曾經做過涇源的司令,跟那些叛亂的士兵很熟。士兵請朱泚出來做皇帝,這樣朱泚在長安稱帝,國號為秦,開始大殺李唐宗室,並帶兵追擊德宗。好在德宗手下還有一些當年平定「安史之亂」的將軍。其中有一個叫渾瑊的人,曾是李光弼的部下,浴血苦戰,打敗了朱泚。朱泚敗回長安,又改國號為漢。後來,朱泚戰敗被殺。
但是朱滔、王武俊、李納、田悅這幾個人的叛亂還沒平息,唐德宗平叛的軍隊也沒了,實在沒辦法,於是聽從了一個叫陸贄的人的建議,下了一個罪己詔,大意是你們叛亂都是我不好,朝廷赦免你們,不要再叛亂了。就這樣,一場叛亂又不了了之。王武俊被任命為成德節度使,得到了他想要的。
大唐在「安史之亂」之後有四大問題,我們只講了藩鎮的問題。此外大唐還有一些邊患;朝廷上還有牛黨和李黨的黨爭;宮廷內部還有宦官專權的問題。從宮中到朝廷上,從國內再到國外,沒有一個地方是沒問題的。大唐都有哪些外患呢?請看下一章《內憂外患》。(待續)
編注:本文根據章天亮博士的大型講史系列節目《笑談風雲》之《隋唐盛世》視頻版整理而成。
《笑談風雲》是新唐人電視台製作的視頻版中國通史,目前已出版《東周列國》、《秦皇漢武》、《隋唐盛世》和《兩宋繁華》四部,第五部《大明王朝》也已於2019年底面世。◇
點播節目視頻和音頻
請訪問《笑談風雲》
官方網站:
https://xtfy.ntdtv.com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