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躺下和站起來都是對環境的一個適應反應」

「一個人躺平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躺平」

「如果站著太危險,跪著又太痛苦,那麼躺平不行嗎?」

最近有很多人來問我,怎麼看待「躺平」這個現象。我此前從沒有聽說過躺平這個詞,所以就去查了一下,發現了這個現象並不是甚麼新鮮事,古今中外都有,只是在當今的年輕人中更普遍一些。今天我就從醫生的角度來聊一聊躺平這個現象。

甚麼是躺平呢?躺平描述了一種生活狀態和態度,一個人看起來不追求成功,不追求金錢,不在意家人、朋友、同學、同事的看法和評價,同時保持一個非常基本的低消費和低壓力的生活。他們當中有的人對談戀愛、結婚、生孩子也沒甚麼興趣,他們過著一個自己想過的生活。

為甚麼選擇「躺平」?

其實啊,處在這樣狀態下的人,也不都是一樣的。 有的人並不是在家躺著不工作,而是從事壓力小、工作時間少、人際關係簡單的工作,比如有的人辭掉大公司高管到大專當老師,有的人房地產經銷商不做了,要到麥當勞打工。 有的人也結婚也有孩子,只不過他們選擇了一個與世無爭、淡漠名利、自給自足的生活。所以每個人「躺平」的狀態也不完全都是一樣的,不僅狀態不同,每個人躺平的原因也不一樣,不僅年輕人有,成年人也有。

有的現在「躺平」的人, 曾經是有理想的,也奮鬥過,甚至成功。但他突然覺得沒意思,感到「人間不值得」,他就退出來,改變一種生活態度和方式。以前看過一對日本夫婦的故事,他們都是非常有成就的人,但是雙方決定改變一種生活方式,遠離喧囂,在山腳下買了一塊地,自己蓋房,自己種自己吃的東西,過著一種逍遙和自然的生活,這都沒毛病。

有的人在奮鬥的道路上受到了挫折,一氣之下就選擇了「躺平」。我們生活中有些知名明星,他們經常也因為人生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改變了生活態度和方式。例如過去有一個著名的喜劇演員叫陳佩斯,因為看不慣央視春晚一些做法,一氣之下鬧翻了,在北京的郊區買了一個山頭做農夫了,這也沒毛病。

有的人也想奮鬥, 甚至也努力奮鬥過,但從來沒有成功過。 因為他們承受不了奮鬥所帶來的壓力。他們對自己有很高的期待,社會、工作單位和家庭對他有很多要求, 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周工作六天,達到所謂「996」的工作強度,這些壓力就把他們壓垮了。

年輕人在事業初期,總要經歷這樣的辛苦,剛工作,「996」是正常的工作時間。我那時候當住院醫生,996是個很正常的工作時間,當住院總醫生,一天24小時,一周7天住在醫院裏,隨時處理急診病人,遠遠超過996;我兒子在美國工作頭兩年也是這個狀態,他承受下來了,但也付出了代價,健康的生活習慣、身體健康、精神狀態都受到很大的影響。我們很多人常常是在年輕的時候用命換錢, 到老的時候就用錢換命,得不償失。 現在的年輕人比較明白,不願意這樣做,這沒毛病。

美國楊氏整合醫學中心創始人及醫學主任、中西醫師楊景端。(楊景端Facebook專頁)
美國楊氏整合醫學中心創始人及醫學主任、中西醫師楊景端。(楊景端Facebook專頁)

而有些來我這看診的年輕人又是另一種情況,因為有先天的和環境的因素造成的生物化學和神經電生理的不平衡,他們對正常生活中所帶來的壓力都不能夠承受,產生很多情緒、思想和行為上的諸多問題,被戴上各種各樣精神疾病的帽子,吃上大把大把的精神藥物,不僅社會功能難以恢復,藥物的副作用更是讓他們變得疲勞肥胖,沒有動力,自信心徹底喪失,晝夜也顛倒,唯一的生命活動就是玩手機打遊戲。

他們看起來也「躺平」了, 但那是被迫的,是不得已的。他們內心深處是十分不甘心的,這就造成了內心衝突和精神疾病。當然他們也試圖說服自己接受這樣的現實,像我的一個18歲大學生病人,經常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 。

順便說一句:「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大家對這句話的理解其實不完全準確,龍和龍不一樣,鳳和鳳也不一樣,老鼠的孩子也不是個個都會打洞。

大家看過我們講甲基化不足「A型性格人的健康挑戰」那集影片就知道, 父母都是超級成就者, 孩子常常有甲基化不足的問題,這個問題有可能造成類似自閉症、多動症、抑鬱症、強迫症,很容易有成癮,甚至輕生的傾向。最近出名的北大教授,夫妻都是學霸,女兒學習成績卻不理想,從遺傳表觀學上來說非常可能。

躺平與人的本性

然而絕大部份主動選擇躺平的人,還不是上面這些情況。那又是甚麼原因呢?

我們從人的本性探討這個問題。人的本性之一就是要生存,為了活著甚麼都願意做。拿「996」打比方,他不能承受這樣的壓力, 身體越來越壞,精神越來越緊張,感覺到這樣下去自己可能會死,他求生的本能就佔了上風,就會選擇逃避或者放棄。對人來講,活著很重要,這個選擇沒有問題。

人除了求生的本能,還有逃避痛苦的本能。 如果面臨很複雜的人際關係,工作環境很惡劣,職場上還有潛規則,同事間還互相勾心鬥角,工作單位壓榨員工嚴重, 這些都會給他們帶來很多精神和肉體的痛苦、疼痛、疲勞、失眠、焦慮、抑鬱、恐懼等等,時間長了受不了,一有機會就必然選擇逃避,這個選擇沒有問題。

人還有一種本能,就是追求感官和精神上的快樂, 他要儘量選擇一個可以給他帶來感官上的刺激和愉快的體驗,有的人選擇有更多的時間去健身和運動,運動刺激身體產生的內啡肽(Endorphin)就給人帶來非常愉悅的感覺。

有的人則選擇睡覺,在長期睡眠被剝奪的情況下,睡覺是一分錢不花,又最有效的恢復健康的辦法。有的人花很多時間在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上,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

人和動物不一樣,他還有追求精神上快樂的需要。甚麼是精神上的快樂?就是人覺得他做的事情有意義,對別人對社會有很多好處,能夠體現自我價值,更重要的是符合他自己的信仰和精神追求。如果他的選擇能給他精神上帶來快樂,他甚至會忍受一些肉體上的辛苦和經濟上的犧牲。

如果職場上的爾虞我詐、你爭我奪、勾心鬥角、為名利不擇手段, 或者是一種非常虛僞的人生,他看到這種本質之後,可能就覺得沒有價值,他就會去追求一個讓他精神世界更乾淨、平和的狀態, 他就選擇躺平,這也沒毛病。

所以「躺平」 這個現象,就是一個人對他所處的生活環境和人生體驗做出符合他個人需要的適應性反應,它不僅是合理的,也是健康的。其實那些沒有躺平的人,或者批評躺平的人的行為也是他們對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和人生體驗做出符合他個人需要的適應性反應,只不過選擇躺平的人的環境和需要,和沒有躺平的人不一樣而已。 有人也許想躺平,但是沒有躺平的條件,他們批評躺平,或許正是他們個人生存的需要。

躺平與否的轉換

大家最終的目的都一樣,活著、快樂著、少痛苦,其實誰也不比誰高尚。如果你真的對年輕一代的躺平非常擔心的話, 那我有一個好消息,就是躺平這個狀態是一個過渡性的狀態,並不是永久性的。人躺下和站起來都是對環境的一個適應反應,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躺平的條件。能躺平的,最起碼他頭上有個屋頂,能吃飽穿暖,他有這個條件。很多人沒條件,想躺平也不能躺。

站起來也一樣,需要三個原因就會站起來:

1. 發現躺平沒吃沒喝了,或像是家庭變故,失去保護和贍養,生存出現問題。

2. 意識到躺平後產生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像是晝夜顛倒、打遊戲、吃垃圾食品, 造成的各種各樣的病痛,他也會改變。

3. 如果他的思想觀念有了變化,精神上的需求和對快樂的理解有了變化,他也會站起來。

當然站起來做甚麼是另外一回事,站起來是不是就一定比躺平好也值得探討。

此外,年輕人在25歲以前大腦的前額葉發育都是不完善的,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的選擇都帶有衝動的成份,在他們成長之後,他們也會改變,就會做出更好的選擇。

其實真正的、主動的躺平並不是一個壞的選擇,一個人躺平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躺平,那還真需要很大的智慧、勇氣、信仰。我們大家有多少人願意躺平?又有多少人有勇氣躺平?躺平意味著放下,放下社會和人類趨之若鶩的東西。

絕大多數人,當他的世界觀改變的時候,也就是說它的精神追求有了變化,當他的生存條件改變的時候,躺平給他帶來更多的痛苦或更少的歡樂,甚至有生命之憂的時候,他就會坐起來,甚至跪下;或者當他可以真正的像人一樣可以站起來的時候,獲得人的尊嚴,和自由發揮個性的空間的時候,躺平就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

躺平的境界

如果我們從道德層面來衡量躺平的人,你會發現躺平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實面對同樣的社會、經濟、家庭、政治環境,躺平不是唯一的選擇。有人選擇殺人放火、巧取豪奪、坑蒙拐騙、你爭我奪,有人選擇阿諛奉承、攀附權貴、恃強凌弱、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甚至「當面是人,背後是鬼」。和這些人相比,躺平甚至是一個高尚的選擇,他不傷害社會,不傷害別人,他與世無爭、清心寡慾,對社會資源消耗很少,自食其力,很多人只是去掙夠需要的錢,不想多賺錢,也不想多勞心勞力。

從養生的角度來說,能夠做到心平氣和與清心寡慾那是很高的境界,所以我們甚至可以說躺平是一種修行。有人說他們很佛系,我覺得他們有的人離佛就有一步之遙,就是修行得法不得法的問題。

我的祖先,陶淵明,就是個躺平的人。他官也不做了,回去種個田、喝喝酒、寫寫詩。其實他也曾經想改變世界,但是生不逢時,就選擇躺平了。

在一個誰都不能站著的社會,大家都是跪著賺錢的,只不過成了一種常態而不自覺而已。如果站著太危險,跪著又太痛苦,那麼躺平不行嗎?

總之一句話,躺平沒毛病!◇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