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近期發佈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去年全球所有癌症新增病例中,4%與飲酒相關。研究人員呼籲決策者和公眾提高對飲酒與癌症的關聯的認識,減少飲酒。
這份於7月13日發表在英國雜誌《柳葉刀‧腫瘤學》上的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新增約74.1萬例與飲酒有關的癌症病例,佔同年新增癌症病例總數的4.1%。其中,男性佔比約77%,女性則為23%。
在上述估算出的癌症病例中,食道癌、肝癌和乳腺癌的數量最多。其中大多數病例與危險飲酒(每天2至6杯)或酗酒(超過6杯)相關,但也有1/7的病例屬於每天最多喝2杯的適量飲酒。
研究人員假設從飲酒到確診癌症之間有10年的「潛伏期」,他們基於酒類生產、稅收和消費等一系列商業數據,估算出2010年全球各國的人均酒精攝入量,再結合分析2020年新增癌症病例數,得出上述結論。
報告指出,實際與飲酒有關聯的癌症病例數可能更多,因為研究人員沒有計入2010年以前飲酒的數據,且癌症數據未涉及所有癌症類型。
該研究作者、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博士生哈麗特‧魯姆蓋(Harriet Rumgay)在一份聲明中說,這項新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是提高了人們對酒精和癌症之間關聯的認識。她建議採取一些基於政策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以此來幫助減少跟酒精有關的癌症的全球負擔。
魯姆蓋表示,公共衛生策略如減少酒精的供應、在酒類包裝上貼健康警告標籤及市場禁令等,可以降低酒精導致的癌症發病率。導致歐洲酒精攝入量減少的稅收和定價政策,包括提高消費稅和最低單位定價,也可以在世界其它地區實施。
她還指出:「我們的研究強調了即使相對較低水平的飲酒對癌症發病率的貢獻也令人擔憂,不過也表明,公共飲酒行為的微小改變可能會對未來的癌症發病率產生積極影響。」
研究還發現,酒精和癌症之間的聯繫還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東亞、中歐和東歐地區比例最高,而北非和西亞地區最低。
酒精為何致癌?
酒精的化學成份主要是乙醇,是碳水化合物的中間代謝物,飲酒後乙醇在人體內經乙醇脫氫酶代謝為乙醛,再由乙醛脫氫酶代謝為乙酸,一般會排出體外。
一旦過量攝入酒精,產生的乙醛則無法及時排出體外。而乙醛能直接結合DNA,導致染色體發生變異,甚至直接導致DNA發生突變;酒精能使維甲酸濃度降低,從而導致細胞過度增生、分化,因此更易於發生癌變。
此外,酒精還可以影響激素的效果,比如提升雌二醇水平,這也是導致女性生殖系統癌症的病因之一,如乳腺癌、卵巢癌的發生。#
-----------------------
【坦白如初 公義永存】
📍報紙銷售點: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