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話裏的「暈」,其實含義很廣很深,包涵著不同的意思。因此,當病人因為暈而前來求診時,作為醫者應要詳細問症,才能準確斷症和給予治療;作為病人,則要言簡意賅闡述其病情,別讓聽者誤會。

「暈」至少有四種:

1. 腳步浮浮、頭脹或較難集中精神的暈(英文稱為Dizzy或Lightheaded)

2. 天旋地轉的暈(英文稱為Vertigo)

3. 突然感到噁心、冒冷汗和視物昏花的暈(英文稱為Nausea)

4. 完全昏倒、不省人事的暈(英文稱為Fainted或Collapsed)

第一種暈通常都是由血虛或貧血造成,患者通常都是面色蒼白或萎黃。患者有時又會出現體位性眩暈,即俗語所說的「踎低起身見頭暈」。治療這種頭暈,大原則是氣血雙補。當患者氣血充足後,頭暈就會慢慢消失。

第二種暈通常都是由濕或風引起的,俗稱「耳水不平衡」,診斷要點是患者感到天旋地轉。不少古籍和中醫教科書都指出天麻是治療這種眩暈的有效藥物,但大前提是患者必須是屬風邪引起才會有顯效。值得一提的是,假如病者並無內風,其眩暈是由濕引起,白朮、蒼朮、茨實和薏苡仁則是治療這種暈的有效藥物。

第三種暈則是血糖過低的表現,通常見於饑餓的病人或是兼有血虛的病人。血虛的病人或者調節血糖能力較低的病人,當遇上長時間饑餓或突然消耗大量糖份(例如喝了無糖濃茶或做了大量運動),病人就會突然出現這種頭暈。治療這種頭暈,需要在飲食上配合,例如避免長時間饑餓或喝降糖的飲品。此外,需要積極改善血虛體質,才可減少頭暈。

第四種暈其實稱為昏厥,治療時因病情而異,因此需要配合詳細的問診才能確立治療方向。厥證是比較嚴重的疾病,發作時會引起患者及身邊的人的安全問題,患者應盡早求醫,筆者亦不在本篇論述其治療方法。

總括而言,不論是哪一種「暈」,中醫均可透過詳細問症而判斷出屬哪種疾病。病人只要將其症狀告知醫師,就可讓醫師作出正確的診斷。 ◇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